慢箋釋出率42% 10年僅增1成
醫改會認爲,慢箋釋出對病患是好事,能讓藥師充分衛教、做好把關。圖爲民衆前往藥局諮詢藥物。(本報資料照片)
慢性處方箋調劑成爲醫院和社區藥局的兵家必爭之地。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第3季全國醫療院所慢性病處方箋釋出率爲42.05%,相較10年前同期僅成長1成,遠遠不及日本達9成。醫改會認爲,慢箋釋出對病患是好事,能讓藥師充分衛教、做好把關,但高達4成民衆不清楚社區藥局有領藥服務。
健保署統計,2024年第3季全國醫療院所慢箋釋出率爲42.05%,相較2014年同期的31.3%,成長約1成。健保署持續宣導鼓勵醫療院所釋出處方箋,若慢箋釋出率提升,代表更多民衆就近在社區藥局調劑。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指出,過去有醫院主打調劑速度快,病人候藥時間僅4分鐘,導致藥師沒辦法提供充足的衛教。國內面臨人口老化問題,慢箋釋出能避免病患來回奔波,並且讓社區藥局藥師充分衛教、把關,對病患是好事。
林雅惠提到,臺灣社區藥局家數早就超過便利商店,慢箋釋出率雖增至4成,卻遠遠不及達到9成的日本。然而近年缺藥頻傳,加上民衆對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的「三同藥品」信心不足,更有4成民衆不清楚社區藥局有領藥服務。去年健保署試辦牙醫處方箋新制,若處方未註明不可替代原因,將視爲可替代,她認爲應擴大辦理。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從醫院開立的處方箋,不論是在醫院或到社區藥局調劑,開藥的額度都算在原開立醫院。假如病人到藥局領藥,藥錢是藥局賺,但若開藥不符規範,遭健保核刪,責任仍算在原開立的醫院身上。
洪子仁指出,站在醫院的立場,領藥是以病患方便性爲考量。民衆在醫院就醫後開立慢箋,第一次多在醫院領取,但第二、三次領藥時,大多會選擇住處附近的藥局。根據統計,第二、三次仍回大醫院領藥的比例僅2到3成,也就是有7到8成患者選擇到社區藥局。
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慢箋釋出是健保政策,列爲醫院的指標,釋出率必然有所成長。值得注意的是,現行醫學中心的門診病患,高達3成都是拿慢箋,這意味着大醫院看了許多輕症患者,違反分級醫療的精神,這類穩定的病人應下轉到基層醫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