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 朕睡在侏羅紀公園
承德避暑山莊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多以獸腳類、鳥類恐龍爲主。(取自微博@人民日報)
承德避暑山莊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多以獸腳類、鳥類恐龍爲主。(取自微博@人民日報)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發現近300個侏羅紀恐龍足跡化石。(取自微博@中國日報)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發現近300個侏羅紀恐龍足跡化石。(取自微博@中國日報)
原來清朝皇帝睡在侏羅紀公園裡!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專家公佈在清朝皇室的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發現的近300個侏羅紀恐龍化石研究結果,這些恐龍足跡化石屬於一個多元化的土城子恐龍動物羣,由蜥臀目(包括獸腳類和蜥腳類)組成,又以獸腳類、鳥類佔絕大多數。研究人員表示,這批恐龍化石的發現,相當於燕遼生物羣和熱河生物羣這兩個著名生物羣之間的橋樑,填補了此前的空白。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美國和澳洲兩名學者共同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古生物學期刊《白堊紀研究》上。這次在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的地面上不僅發現大量侏羅紀恐龍足跡,而且保存完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和地球氣候變化有重要價值。
科學家們還在避暑山莊發現了古鳥類韓國鳥足跡及疑似的雷龍足跡。1.5億年前,這一帶是名副其實的「侏羅紀公園」。這些恐龍足跡化石其中有恐爪龍(伶盜龍類與傷齒龍類)、實雷龍、蹺腳龍、韓國鳥足跡、雷龍,表明華北的恐龍演化紀錄基本上是連續的:從燕遼生物羣開始,到此次發現的土城子足跡動物羣,再到熱河生物羣。
而從避暑山莊發現的大量無脊椎動物遺蹟,說明距今1.5億年前的避暑山莊地區應該是一片較爲平靜的淺水湖畔,有着平坦的沙地,以致各種小蟲與恐龍能留下足跡。
避暑山莊的恐龍化石最早是由1992年哈佛大學和北大的2名專家發現,他們當時在避暑山莊知名景點熱河泉參觀時,坐在一塊石頭上休息,兩人就憑藉職業敏感,偶然發現腳下的一塊石板上有古生物的足跡。隨後,不少地質專家開始關注到這裡的恐龍足跡化石。
邢立達說,他們的團隊從2007年開始,陸續對麻地溝、避暑山莊、須彌福壽之廟和普陀宗成廟(小布達拉宮)等地的大量恐龍足跡化石進行詳細的研究,不僅豐富了中國恐龍足跡化石紀錄,同時也爲承德侏羅紀最晚期的恐龍活動進一步提供有力的證據。
此前,邢立達團隊重點考察了產出鋪路石板的麻地溝足跡點,在1979年至80年代初,承德避暑山莊和八座周圍寺廟的修建都採用了這些地區的石板。而此次發現的足跡也幾乎都出自這些石板上,類似這樣的石板,在須彌福壽之廟裡就有30多塊。
瞭解恐龍到鳥類演化史
邢立達說:「這是首次系統地對承德避暑山莊和周圍寺廟的恐龍足跡化石進行統計,目前已經發現了近300個足跡,分佈在約150個鋪路石板上。這些足跡還有助於我們瞭解從恐龍到鳥類的演化歷史。」
小靈通 承德避暑山莊
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爲格調,取自然山水本色,吸收江南塞北風光,成爲大陸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目前是大陸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陸5A級旅遊景區、全大陸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頤和園、拙政園、留園並稱爲大陸四大名園。(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