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面值退市常態化 高送轉再難成爲風潮

每經評論員 杜恆峰

截至7月18日,今年以來已經有ST億利、ST中南等13只股票實現面值退市,還有左江退、*ST巴安等20家公司已鎖定面值退市但尚未摘牌,其中鵬都農牧、中銀絨業、正源股份還是非ST股。股價在1元線邊沿徘徊的低價股紛紛打響了上市地位的“保衛戰”,增持、回購、預重整輪番上演,但這些手段很難對抗股價長期下跌的大趨勢,最多隻能以空間換時間。當面值退市步入常態化,在A股經久不衰的高送轉概念也逐漸走向沉寂。

高送轉沒有真正分配利潤,只是在會計上將股份進行拆分。更低的股價有利於炒作,當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形成這種“默契”後,高送轉也就有了一定的市場。筆者統計了2014年到2023年這十年間滬深個股的送轉股情況,總計有1217家上市公司1股累計送轉超過1股,即股份至少實現了“1拆1”。按照除權規則,股價至少要除以2。在面值退市常態化之前,這樣的拆分看似沒有弊端,但股本數量的急劇增加意味着股東戶數的增加。而股東越分散,在下跌階段穩住股價的難度也就越大,導致面值退市真正顯示出威力之後,集體避險行動催生出了“磁吸效應”,即當股價跌破某個閾值,比如1.5元的時候,就可能加速下跌逼近1元線,即便是正常經營、尚在盈利的公司也難以逃脫這一效應。

過去10年送轉股最多的是ST易事特,累計1股送轉了4.4股,目前其最新股價爲2.75元,而在7月11日其股價一度跌至2.07元,險些成爲1元股。如果沒有這些高送轉,其股價應當爲14.85元。此外,收盤價一度連續8天低於1元,如今股價仍只有1.11元的嶺南股份,也累計送轉了2.8股;鎖定退市的*ST美尚、ST航高、ST聯絡累計送轉股數也超過了3股。上述1217家上市公司當中,“1元股”(即股價跌破2元)佔比7.15%,而滬深股市整體“1元股”佔比爲4.55%。

這些個股高送轉營造出來的“增值幻覺”,對長期的市值管理有害無益。事實上,高送轉個股的收益要落後於大盤整體。上述1217家公司近一年平均跌幅爲25.7%,而滬深個股整體跌幅爲24.36%。

基於面值退市的壓力和高送轉只有超額負收益的事實,近年來高送轉呈明顯下降態勢。如果以1股送轉0.5股爲高送轉標準,近10年高送轉的個股數量一直在縮減,2014年總計有423只個股高送轉,到2018年就只有164只,2022年爲121只,到了2023年更是跌至個位數,只有9只。高送轉的退卻,是投資常識的迴歸,未來仍然可能偶有個股高送轉,但它無法再成爲一種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