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三隻新股開盤漲8倍 上市首日定價效率仍待提高

每經評論員 杜恆峰

10月11日、16日和17日,強邦新材、上大股份、託普雲農三隻新股相繼上市。令人矚目的是,這三隻股票均以800%的最大漲幅開盤。儘管如此,這三隻股票開盤後依然繼續飆升,以最高價爲參考,這三隻新股在一天內的回報率分別可達24倍、13倍和10倍,這是許多企業在上市多年後也難以企及的。

自2020年以來,在1700多隻新上市的股票中,以收盤價爲準,打新獲利的概率高達87.8%。此外,儘管10月以來A股連續大幅調整,但成交額仍維持在1.4萬億元以上的高位,流動性充沛。這些因素都爲新股走強提供了有利條件,但超過10倍的漲幅和高達200倍的市盈率,則更多地反映了市場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由於當天買入的投資者無法立即賣出,隨後可能會面臨大幅虧損的風險。以強邦新材爲例,上市後的第二至第五個交易日,其股價連續大幅下跌,最新收盤價僅爲68.96元,相比245元的高點已跌去71.8%。

強邦新材的情況並非個案,而是普遍現象。根據Wind數據統計,自2023年2月17日(當天A股實行全面註冊制)以來,總計339只新股上市,上市首日收盤平均漲幅爲95.69%。然而,相對於首日收盤價,之後1天、5天、10天和30天收盤價的漲跌幅算術平均值分別爲-4.5%、-9.4%、-9.99%和-10.52%,下跌個股佔比從67%左右增至78.7%。尤其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虧損的投資者絕大部分爲散戶。例如,有媒體報道稱,從相關證券公司處瞭解到,近期首日大漲的新股,包括上大股份在內,首日申報買入和成交的99%以上爲個人投資者。

大漲有利於新股順利發行,但上市成功僅僅是第一步。上市當日上漲10倍與上市3年後上漲10倍相比,後者更能爲更廣泛的投資者創造回報,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也纔有介入的機會,更穩健的股價使得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更加可行,整個A股市場的面貌也將大幅改觀。註冊制改革正朝着市場化方向不斷推進,新股交易的限制性措施已大幅放鬆。但從提升上市首日定價效率的角度出發,現有交易制度仍有優化空間。上市首日實際可流通的股份較少,這客觀上爲過度炒作提供了條件。縮短風險資本的限售期,允許私募股權(PE)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解決當下風險資本退出的難題,還能減輕一年後的解禁壓力。

以上大股份爲例,其總股本爲3.72億股,但僅有7100萬股可流通,對應發行價的流通市值僅爲4.88億元。上市首日,其成交額超過50億元,而據不完全統計,一年後解禁的股東中,PE持有2100萬股,對應發行價總市值僅1.44億元。即便當天全部解禁,市場依然能夠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