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湖水雉築巢呈倍數成長達78隻 蓮農明年成立第二巡守隊

水雉在野蓮田築巢,農民通報可獲得生態給付,一窩3千元。圖/保育志工黃淑玫提供

百年前美濃湖溼地面積60公頃,現在僅剩三分之一,連帶影響溼地生態多樣性,水雉數量愈來愈少,但在保育志工努力下情勢扭轉。今天上午,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會同保育團體及野蓮農民分享指出,水雉築巢數已經連續3年呈現倍增成長,愈來愈多野蓮田可以看見水雉身影,野蓮農明年將成立第二巡守隊。

歷經多年努力,美濃湖水雉數量已經從14只增加到78只。水雉覆育工作站主任陳柏豪分享說, 2017年退休老師劉孝伸、黃淑玫發動美濃湖水雉覆育行動,之後設水雉覆育工作站、成立護雉蓮盟及巡守隊,現有12位農民加入巡守志工,明年還會成立第二隊,保育意識逐漸被農民接受。

爲鼓勵保育志工及農民參與水雉覆育,林保署屏東分署將美濃湖附近野蓮田納入瀕危物種及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方案,給予農地友善、繁殖通報及野蓮農巡守隊三大項獎勵,每窩水雉築巢可獲得3千元獎勵金。陳柏豪說,2022年紀錄2窩、2023年4窩、2024年10窩,數量一直在成長,保育志工也不斷嘗試新方法,希望在保育與保障農民經濟產值間取得平衡。

「我是受害最嚴重的農民!」野蓮產銷班長李煥生說,他從30年前開始栽種野蓮,野蓮田常有水雉築巢,爲避免破壞鳥巢,大約兩期採收會受作業,野蓮變老價格就比較差,參與保育其實犧牲不小,但他願意投入這項有意義的工作。

臺東分署長楊瑞芬指出,中央山脈到淺山平原都是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重要工作目標,感謝美濃湖水雉園區鏈結在地農民及護雉蓮盟等投入保育,保育工作沒這麼簡單,只要有人願意投入都值得肯定及讚許。

楊瑞芬也解釋,針對加入生態給付的野蓮農民,若有因爲保育水雉而延遲採收,可透過護雉蓮盟銷售,讓消費者以行動購買此類商品,減少農民損失。

在保育志工努力下,愈來愈多的水雉在野蓮田活動。圖/保育志工黃淑玫提供

高雄美濃是野蓮最大宗產地,也是水雉的重要棲地,野蓮產銷班長李煥生示範,如何在顧及水雉保育下采收作物。記者徐白櫻/攝影

在保育志工努力下,愈來愈多的水雉在野蓮田活動。圖/保育志工黃淑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