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歷史支撐 蘇東坡只是文青
文史本一家,綠營推動「去中國化」十多年來,不只歷史課受害,國文的文言文選文變少,有教師表示,學生如果沒有歷史作支撐,就不能瞭解作品的內涵,那麼對他們來說大文豪蘇東坡,也不過是個無病呻吟的文青罷了。(本報資料照片)
文史本一家,綠營推動「去中國化」十多年來,不只歷史課受害,國文的文言文選文變少,國文老師要上少得可憐的文言文時,還要幫學生「惡補」歷史!有教師表示,學生如果沒有歷史作支撐,就不能瞭解作品的內涵,那麼對他們來說大文豪蘇東坡,也不過是個無病呻吟的文青罷了。
上文言文 須幫生惡補歷史
有教師憂心,未來國二以下學生歷史課本中的魏晉南北朝完全沒有了,《文心雕龍》、《世說新語》等奇書,國文老師如何教?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痛批,學生文史底子薄弱,根本是國文老師十幾年來不變的桎梏。
像現在國文老師教到孔子《論語》、老子《道德經》,都要把先秦史重講一遍。因爲歷史不教夏商周了,學生根本不知道周天子是誰,不知道周公如何制禮作樂,怎麼會知道孔子面對的禮崩樂壞是甚麼意思?
文史底子薄弱 理解難深入
再如教到蘇東坡貶謫文學,國文老師要兼談宋朝黨爭,因爲沒有這些歷史背景支撐,就不能明白一路從黃州(湖北黃岡)、惠州(廣東惠州)被貶到儋州(海南儋州)的蘇東坡心中沉鬱,這位唐宋大家就會驟降爲一個講話毫無意義、只重修辭的文青。
段心儀說,學生的文史底子不夠,對事物的瞭解就會停留在字面。像今年學測國文寫作是以蘇東坡詞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對照現代作家陳列「人間是我的根本用情處」,要求學生連結兩文來寫。
她原本預期會有優秀學生寫出「蘇東坡不見得是要遠離塵世,他其實也是對人間用情」,來顛覆考題的設定;但沒想到最後並沒有看到類似的深刻表達,連大考中心選出的範文,都只是從字面出發,變得淺薄化。
她感嘆,現在學生專業知識愈來愈薄弱,所有科目基本能力都往下降,但108課綱卻侈言「跨領域的結合」,可預見這僅會變成非常膚淺的結合,兩頭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