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實施在即!一共1260條 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原標題:法典實施在即!一共1260條,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北京報道

中國開啓民法時代進入倒計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下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距離民法典正式實施僅有幾天,全面貫徹落實好民法典,就是對這部法典最好的尊崇之舉。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目前最長的、擁有法律條文最多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深遠意義

“2879票贊成、2票反對、5票棄權。”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典,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保障民事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部法典,就此誕生。

“民法典是我國第一次對法律用法典稱謂,意義重大,位階較高。與它不相稱或相牴觸的刑事法行政法商法、社會法在具體運用時應該以民法典的規定爲準,其他部門法應急速修改,以與民法典配套成龍,體現法律體系內部的統一性。”12月24日,京鼎律師事務所律師杜兆勇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這是執政爲民、以民爲本的根本要求。這樣做才能實現民法憲法的路徑依賴,現代化從根本來說是人的現代化、法治化、權利化。

耗時五年修成正果

民法典共7編,1260條,10多萬字。

作爲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複雜的一部法律,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民事法律規範

那麼,已有單行民法,爲何還需民法典?據悉,根本的原因就是要推進民事立法的體系化單行法是在不同時期制訂的,在不同的時候側重點或者立法的重心各不相同,所以各個單行法相互之間難免存在着表述不一致,甚至相互衝突、矛盾等現象,極大地影響了法律的實施,所以迫切需要一部按照一定的體系、一定的框架把它系統地、有邏輯地、科學地編撰在一起的《民法典》。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第五次編纂民法典。此前,我國先後於1954年、1962年、1978年、1998年四次起草民法典,但都被擱置。

2015年3月20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辦公樓第四會議室裡,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李適時宣佈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啓動。“當時,坐在我身邊的好幾位與會前輩都感慨地說,‘今天應該是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日子!’”作爲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如是回憶。

根據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工作小組明確了“兩步走”的編纂工作計劃:第一步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並將修改完善的各分編草案同民法總則合併爲完整的民法典草案,再提請全國人大審議。

歷經幾番挫折,自2015年3月啓動開始,到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民法總則,再到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前後長達五年多,民法典終於修成正果。

制定民法典,可以說是幾代人的夢想。 實際上,這部新中國歷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與衆不同的是按照以往慣例,原本應當在2020年3月迎來首部民法典,但因爲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這部法典延遲兩個多月。

面對疫情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推遲至5月召開。儘管會期壓縮,但代表們所提的建議和意見卻一點也不少。對於民法典草案這樣的重磅內容,代表們認真審議、充分討論。據瞭解,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和有關方面的意見,民法典草案作了100多處修改,實質性修改40多處。

爲了積極迴應社會關切,大會充分運用網絡視頻等方式,創造了全國人大會議歷史上很多的第一次,比如,首次以網絡視頻方式舉行記者會、部長通道等集中採訪活動。

人民權利得到保障

民法典被稱爲“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共1260個條文,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

“民法典共1260條,涵蓋從胎兒到墳墓全部環節,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在編纂過程中民法典對原有法律作了不少修改,隨着民法典的實施,預計各類配套法律、司法解釋等將紛紛出臺。”12月25日,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周玉忠律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也表示,民法典全面調整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公平規範每個人從搖籃到墳墓的各類民事活動,充分保護百姓擁有的各類民事權利,有助於增強人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

“民法典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法律關係的基本法律,當然也應該包含家事法。在處理相關糾紛衝突時,注意‘民法出,忠孝存’而不是‘民法出,忠孝亡’。忠是國家對公民的忠,而不是公民對國家的忠。公民是主體,國家是客體。民與民都是平等主體,都是國家主人。”杜兆勇說,民法典實施應該注重推動市場經濟發展,貫徹民商合一,更重要的是,修改市場管理法律,更加尊重公民或其他組織的市場主體權利地位。

杜兆勇進一步說,尤其要注意民企、國企、外企的國民待遇,消除一切市場壁壘。“國家作爲民法典、將來的刑事法典、行政法典等的義務主體,要特別尊重公民作爲社會財富創造主體的地位,保障公民的佔有、使用、處分、收益權利,尤其尊重公民的創造性勞動,尤其是公民的智慧產權,這是國家創新的基礎,具有戰略意義。要進一步解放私權主體,社會管理法要重點修改,比如戶籍管理等法律法規,增加對人口流動的肯定性、確權性、賦權性,這對於建立市場經濟是至關重要的。 ”

所以說,“民法典編纂不同於一般法律彙編,民法典的這個‘典’字標誌着民事法律制度的成熟,凸顯出法律規範從量到質的變化,也是對人民權利的保障,實實在在地涉及每一個自然人、法人、社會團體等,不是一時一事,而是貫穿始終。”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說,從全面依法治國的角度看,民法是關乎全局的基礎性法律,不但對憲法的實施起到保障作用,在國家治理中也發揮着相當大的作用。

“雖然民法典並非盡善盡美,在實施中還是希望達到一個超越法、德民法典的效果。這是我國第一個法典實施,應該特別注重發揮律師的參與作用,尊重公民的主權地位,迎接權利時代的到來。”杜兆勇說,中國作爲後發國家,國家的主人是公民,保障公民的私權是國家最基本的義務,這也是民法典最重要的支撐。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