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教師收入一覽:魯迅年收入480萬(組圖)

梁啓超

知識分子就一定清貧嗎?這個問題在民國時期的答案是否定的。在學術氛圍濃厚、學術思想活躍的民國時期,文化人在經濟生活方面,大多數是比較寬裕的。

據報道,在20年代,北京大學一級教授胡適、辜鴻銘、馬敘倫蔣夢麟沈尹默馬寅初等人的月薪爲280銀圓。當時的1塊銀圓在上海可買7斤豬肉。

下面以梁啓超、胡適和魯迅三人爲例,具體分析一下他們當時詳細的經濟收入狀況

據報道,1912年12月,梁啓超在天津創辦半月刊庸言報》。12月18日,他在家信中說,“《庸言報》第一號印一萬份,頃已罄,而續定者尚數千,大約明年二三月間,可望至二萬份,果爾則家計粗足自給矣。若至二萬份,年亦僅餘五六萬金耳,一萬份則僅不虧本,蓋開銷總在五六萬金內外也。”(見《梁啓超年譜長編》第661頁)不僅有很大的社會效益,而且經濟收入達5萬多銀圓。

後來,梁啓超到歐洲考察,其間決心退出政界,宣稱以教育文化爲業,走教育救國之路,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著述上。

梁啓超跟商務印書館的來往也很密切。根據1922年10月他和商務印書館經理張元濟的通信,樑著中國歷史研究法》等書版稅爲40%;而梁啓超在《東方雜誌》上發表文章稿酬千字20圓(約合人民幣800元)。

胡適

據報道,胡適在1917年6月9日從紐約啓程,搭乘海輪;7月10日,輪船到達上海,胡適立即專程回到安徽績溪老家,探望久別的母親,並小住一個月。開學之前,他北上來到首都,應聘就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這一年,他實足26歲。胡適到北京大學文科講授中國哲學、英語修辭學課程,他在美國所寫的博士論文就作爲北大哲學課的講義。26歲的胡適,剛進入社會做事,就拿260銀圓的月薪,相當於今人民幣10000多元。而他住的北京大學教員宿舍是免費的,9銀圓的伙食已很豐盛(當時北大的學生在食堂包伙僅4兩銀子即5.6銀圓),每月還有200多銀圓節餘

北大教授是胡適理想的職業。北大開學以後,他在9月30日寄給母親的信中寫道:

適之薪金已定每月二百六十圓。……教英文學、英文修辭學及中國古代哲學三科,每禮拜共有十二點鐘。……適現尚暫居大學教員宿舍內,居此可不出房錢飯錢每月九圓,每餐兩碟菜一碗湯。適意俟拿到錢時,將移出校外居住,擬與友人六安高一涵君

不久,胡適和安徽同鄉高一涵合租一處僻靜的住房,每月租金6銀圓,每人僅出3圓。上課一個月後,立即加薪爲本科一級教授。10月25日胡適又寫信給母親說:

適在此上月所得薪俸爲260圓,本月加至280圓,此爲教授最高級之薪俸。適初入大學便得此數,不爲不多矣。他日能兼任他處之事,所得或尚可增加。即僅有此數亦儘夠養吾兄弟全家。及此吾家分而再合,更成一家,豈非大好事乎!

胡適在北京大學的經濟生活,比他在美國的日子優越得多。他很滿意,從此安心於學術,繼續爲新文化事業奮鬥,有了可靠的經濟基礎。

魯迅

據報道,魯迅在他生命的最後9年,完全靠版稅和稿費生活,每月收入700多元,相當於現在的2萬多元。而當時上海一個四口之家工人的每月生活費不到40元。

對魯迅的研究到現在,文獻資料可謂浩如煙海,但幾十年來沒有人注意到他的經濟狀況。《魯迅全集》最後兩大卷是《魯迅日記》,研究者多半以爲是寫感想、寫交往的。其實,700多頁的《魯迅日記》中總共有幾千處是記錄他的經濟收入的。

從1912年魯迅到北京教育部任職,一直到1936年去世,24年中,日記的主要內容就是記錄收入情況,魯迅總共收入12萬多銀元,約合今天人民幣480萬元。這些收入充分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庫門樓房的寫作環境。在殘酷無情的法西斯文化圍剿之中,魯迅能夠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樂,堅持他的自由思考和獨立人格,這得益於他殷實的收入。

書,在魯迅看來,簡直比吃飯更有價值。侍候魯迅母親生活了多年的幫工王某回憶:有一次,母親勸魯迅買幾畝水稻田,供自家吃白米飯,省得每月向糧店買大米吃。魯迅聽了笑笑說:“田地沒有用,我不要!”然後又大聲說:“有錢還是多買點書好!”

從1912年5月(魯迅31歲)初到北京教育部工作,至1936年10月(魯迅55歲)在上海病逝,這24個年頭中,魯迅平均收入的11.1%專門用來購置圖書。共耗資1.3萬多銀元用來購置圖書1萬多冊(幅),價值約合今天人民幣52萬元;也就是說,平均每年耗資5000多銀元(約今人民幣2萬多元)專門用來買書,別人贈送的圖書還不計在內,而且後10年所用書款,更多於前期。(筆者注:1912年一塊銀元的實際購買力,約合今天人民幣50多元;1926年一塊銀元合今天的40多元;1936年一塊銀元合今天35元以上。)

魯迅一生購書費用約合今天人民幣52萬元——這還是一個較爲保守的數字,有些經濟學家提供的數值比這更高。縱觀《魯迅日記》24年的書賬,詳細記載了他平生購置並保藏的9600多冊書籍和6900多張古文物拓片,共1.65萬件圖書。

魯迅的著作如《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參考了數量驚人的古籍文獻,大半出於他精心蒐集的藏書。他還利用藏書和借書編輯了《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爲了翻譯一些外國文學作品,魯迅預先購置了大量參考書籍,甚至委託朋友們從歐洲、日本購買外文原版……即使如此,魯迅還經常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併爲一些珍愛的圖書無法購置而遺憾。

魯迅在他生命的最後9年,在上海已經可以不爲幾個錢而替“官場幫忙”或爲“商場幫閒”,他完全靠版稅、靠稿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