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促進法徵求意見,5000億互換便利落地 | 財經日日評

點擊圖片▲歡迎報名

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10月10日,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門戶網站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要部署。草案共9章77條,從公平競爭、投資融資、科技創新、規範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規定。

草案堅持把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發展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和實踐中的有效做法轉化爲法律制度,把對民營經濟平等對待、平等保護的要求落下來,既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又注重加強規範引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綜合央視網)

|點評|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制定,早已引起市場各方熱議和關注,如今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的重要性,無須多言。遺憾的是,近年來由於一部分民營經濟身處艱難困境,平臺經濟引起諸多物議,網絡上總有些所謂的“意見領袖”趁機蹭熱點,污名化民營企業,攻擊民營企業家,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更令人反感的是,有人刻意擡高國有經濟打壓民營經濟,給人造成“國進民退”的錯誤印象。凡此種種,都是對社會、對國家發展的不負責任之舉。民營經濟不需要特別對待,但沒有平等和公平的市場環境,就難以發揮民營經濟的積極性與重要性。因此,出臺專門法律,落實民營經濟的平等地位,也就成了一個重要議題。草案公開徵求意見,表明距離這部專門法規正式出臺已爲時不遠。

涉及個人信息公共數據將脫敏處理

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介紹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10月9日,《關於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發佈。《意見》從擴大公共數據資源供給、規範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推動數據產業健康發展等方面提出17項具體措施,一大批高質量的公共數據將陸續供給出來。

《意見》強調了要在維護國家數據安全、保護個人信息和商業秘密的前提下,推動有序開發利用。特別是重申了應當保密的公共數據不予開放,嚴格管控未依法依規公開的原始公共數據直接進入市場,嚴禁運營機構未經授權超範圍使用數據。對於其中涉及個人信息的公共數據,要嚴格落實《個人信息保護法》,進行脫敏和匿名化處理,避免侵犯個人的信息權益。(澎湃新聞)

|點評|《意見》是關於公共數據開發利用的頂層設計,對今後公共服務與數字化產業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公共數據一般掌握在政府部門和公用事業單位手裡,以往這些數據並沒有得到優化和有效利用,隨着政府部門數字化改革與服務的推廣,其市場價值也日益受到重視。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交警部門將道路管理信息打包交給商業公司,商業公司拿着這些數據就可以優化地圖與提供各種道路服務。但到底哪些公共數據可以開放和商用,哪些數據不能開放,都需要從政策層面劃出邊界。《意見》的發佈,將有益於培育市場創新,帶動數字化產業的發展,從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央行財政部聯合工作組召開首次會議

10月9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建立聯合工作組,並於近日召開工作組首次正式會議。雙方一致認爲央行國債買賣是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加強流動性管理的重要手段。會議提出,下一步,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加強政策協同,不斷優化相關制度安排,在規範中維護債券市場平穩發展,爲央行國債買賣操作提供適宜的市場環境。

2024年9月人民銀行開展了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全月淨買入債券面值爲2000億元。相比8月央行淨買入1000億元國債,9月央行的淨買入力度驟然“翻倍”。央行行長潘功勝此前表示,央行的操作很透明,人民銀行網站都是公開的。央行也在會同財政部,共同研究優化國債發行節奏、期限結構、託管制度等。(華爾街見聞)

|點評|央行與財政部成立聯合工作組,釋放了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同發力的積極信號。財政部年內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進程順利,爲擴大財政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提供了增量資金來源。央行通過在二級市場公開買賣國債的操作,給市場釋放增量基礎貨幣投放,同時儘可能保持債券市場整體收益率曲線不出現單邊走勢,維護債市穩定。

未來大概率仍將有增量國債發行計劃,動輒上萬億的國債發行量,無論是對債市還是貨幣市場都將產生不小的影響。央行與財政部協同配合,共同研究國債發行速度與規模,能夠儘可能減少對市場帶來的衝擊。

5000億元支持股市新工具正式落地

10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公告,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以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等資產爲抵押,從人民銀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等級流動性資產。互換便利首期操作規模5000億元,運用工具獲取的資金只能用於投資股票市場;操作規模視情可進一步擴大,這與央行行長潘功勝此前的表態一致。

據接近央行人士介紹,互換便利期限不超過1年,到期後可申請展期;抵押品範圍未來可能會視情況擴大。據瞭解,央行將通過特定的一級交易商開展操作,通過觀察一級交易商名單,可能是中債信用增進公司。(綜合央行官網)

|點評|央行5000億元互換便利剛剛落地,A股早就換了一副新景象。互換便利政策工具,是央行爲機構投資者們提供的一個低利率的加槓桿渠道。機構投資者們如果看好後市,想要加倉又沒有新的資金,就可以用互換便利工具將自己手中的股票資產作爲抵押物,從央行手中換取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再抵押置換爲現金加倉。

槓桿交易能夠提高未來可能獲得的收益,同時放大了自身的風險。例如進行一比一的融資滿倉交易時,如果投資標的漲10%,本金就會漲20%,反過來投資標的虧10%時,本金會縮水20%。通常而言,此類工具意在保護機構投資者,使其擁有更多的資金來平穩度過市場非理性下跌時期,而非幫助機構投資者獲取更多收益,屬於託底類工具。

安徽地產商協會呼籲房企理性制定價格

10月10日消息,安徽省房地產商會近日發佈倡議書,其中提出,房地產開發企業,特別是頭部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好“金九銀十”等時間窗口,推出優質項目,提供優質服務,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房展會、推介會等多樣促銷活動,積極響應百城千企商品房促銷活動,不盲目降價,不衝動漲價,爲廣大置業羣衆搭建良好的購銷平臺,切實促進商品房銷售。

倡議書呼籲全體房地產企業積極響應政府的政策號召,充分利用政府出臺的金融支持政策: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至15%、延長房地產金融政策文件期限、優化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支持收購房企存量土地等,以實際行動促進房屋銷售,穩定房地產市場。(澎湃新聞)

|點評|在一系列政策的催化下,國內房地產艱難地迎來了“金九銀十”。不用地產商協會的呼籲,各房企都在想方設法地積極去化庫存項目。大部分房企在價格的制定上還是以優惠爲主,只有極個別房企取消讓利,甚至逆向小幅漲價。房地產行業此前的各種限制取消後,市場越來越傾向於由供需決定的市場化定價,市場機制這隻“無形的手”起到的作用遠比協會呼籲更加管用。

眼下,很多新建商品房開發商正在想方設法地優化住房體驗,取消公攤面積、增加綠化面積、構建社區生態等多種方式並行,意圖獲得更多購房者的青睞。未來,房地產市場過渡至平穩發展階段後,提升住房品質將成爲多數房企的主要競爭方式。

OpenAI計劃重組爲公益企業

10月10日消息,上週剛獲得66億美元融資的AI領頭羊OpenAI計劃重組爲一家公益企業(PCB),以防範敵意收購併保護首席執行官奧特曼免受外部干涉。在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後,該公司目前是硅谷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估值達到1500億美元。作爲重組計劃的一部分,OpenAI將保留非營利實體的身份,該實體將獨立存在並擁有重組後公益企業的股份。

公益企業仍然是營利性企業,但它與傳統的營利性公司有所不同。雖然公益企業的目標之一是創造利潤併爲股東帶來回報,但它還需要兼顧特定的社會或公共利益目標。換句話說,公益企業的營運並不僅僅追求利潤最大化,還需要平衡財務收益和社會責任。(華爾街見聞)

|點評|OpenAI經歷了高管與員工大換血後,公司結構也終於要發生改變。OpenAI的非營利公司定位在近年來不斷受到挑戰,技術日益精進的背後是資金需求的膨脹。讓AI技術造福全人類的願景聽起來十分美好,願意爲這個目標投入上億美元的投資者卻不多。OpenAI不做出妥協,就難以獲得融資,沒有融資每年數十億美元的虧損窟窿就無法補齊,探索AI技術更是無從談起。

重組的新公司轉變爲公益企業後,將擁有極強的靈活性。老的OpenAI可以繼續以非營利實體爲名頭,留住那些具有美好願景的技術人才,而新公司則可以兼顧商業需求與社會公共利益二者的關係。突飛猛進的AI技術究竟會對人類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目前尚不清晰。在這種背景下,作爲技術領先者的OpenAI在商業上保持相對超然立場,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A股大幅震盪新基金建倉時點遭質疑

10月9日消息,隨着A股進入大幅震盪行情,新基金的建倉步調已然分化。以首批中證A500ETF爲例,大部分產品是從9月30日陸續開始建倉,國慶節後首日10只產品均已建倉,持倉比例在四成至九成不等,但均在這幾個交易日裡經歷劇烈的市場波動。由此,一些建倉動作較慢的產品在國慶節後首個交易日遭到質疑,但從本週三的走勢來看,卻又成了“焉知禍福”。

9月最後一週成立的權益基金中,不乏出現成立後第二個交易日產品淨值波動的情況。截至10月8日,9月初以來成立的58只基金有52只出現淨值波動,其中被動指數型基金表現較亮眼,成立以來回報最高達40%,但也有產品因建倉較晚,暫時跑輸業績比較基準。(財聯社)

|點評|國慶假日過後,股市的走勢充分向市場投資者展示了它的風險所在。超預期的政策發佈打亂了基金經理們固有的交易思路,重新梳理市場行情,調整投資策略都需要時間。被動指數基金型基金的基金經理能做的動作其實並不多,講究的是一個貼合指數走勢,按照追蹤指數的成分股比配置即可,所以建倉的過程比較快。

主動型基金則不同,基金經理們的投資標的一般早就選好,挑選一個合適的進場時機同樣十分重要。在市場“上躥下跳”之際,有經驗的基金經理們暫緩建倉節奏,等待合適價位的行爲可以理解。

週四兩市震盪分化滬指漲1.32%

10月10日,市場全天震盪分化,滬指衝高回落,創業板指繼續調整。盤面上,中字頭個股集體大漲,煤炭股表現活躍,風電股震盪走強,豬肉股一度衝高。在下跌方面,近期大漲的芯片、軟件、金融股展開調整,板塊內高位股集體大跌。整體上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29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2.14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縮量7968億。

截至收盤,滬指報3301.93點,漲1.32%,成交額爲9478億元;深成指報10471.08點,跌0.82%,成交額爲1.2萬億元;創指報2212.91點,跌2.95%,成交額爲6333億元。(新浪財經)

|點評|週四兩市出現明顯分歧,板塊輪動具有雛形。場外猶豫資金陸續入場,前期獲利資金逐步離場,場內籌碼正在逐步完成交換。從板塊上看,央行互換便利工具正式落地,工具利息與高息股股息之間形成利差,形成套利空間,煤炭、銀行等高息股捲土重來。養殖業、種植業、中藥等防守板塊得到資金青睞。前期扛大旗的證券、半導體板塊繼續大幅回落。

儘管A股獲得了各方關注,增量資金進入,但日內兩三萬億的成交量也很難成爲市場常態。從兩市總市值的角度考慮,一萬億以上的成交量足以維持市場活躍。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 主編|何夢飛

聚焦營銷、品牌及商業模式,道術結合,突出中國市場的獲勝及敗局特徵。11月15—11月17日,“吳曉波季度講堂”冬季課《中國式商業模式及成敗檢討》即將在雲南開啓,歡迎一起與吳老師同行。

點擊下圖▼立即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