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亞洲區負責人邁樂文:資管行業管理費出現“槓鈴效應”,如何應對全球市場波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2024年10月26—27日,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4上海蘇河灣大會在上海舉行。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亞洲區負責人邁樂文(Michael Levin)就全球市場波動下的金融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分享。
邁樂文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是他有生之年所經歷的最重要的行業趨勢。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在2002年開始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之後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陸續推出。短短二十幾年,中國資本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市場。中國的股票市值在2002年約爲4600億美元,如今已經達到將近12萬億美元,是2002年的26倍左右。
從全球來看,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兩者相輔相成。過去十年,資產管理行業的規模已經翻倍,達到約128萬億美元,超過了全球GDP的規模。根據麥肯錫(Mckinsey)的數據,2023年全球近一半的資金淨流量來自財富管理行業的客戶。亞洲市場是資產管理行業日益重要的增長來源。
在資管行業內部,邁樂文觀察到了管理費的“槓鈴效應”。
一方面,被動管理型資產的規模增速高於主動管理型資產,公募基金的整體管理費正在下降。被動型投資能夠讓客戶以更高的流動性、更低的成本、更合理的費用配置指數資產,因此這類投資工具的增長非常有利於客戶。主動管理投資需要提高責任標準,以證明其略高的管理費用是合理的。管理費的下降,疊加越來越高的運營成本、技術投資以及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和客戶期待,公募市場的整體利潤率正在下降。
另一方面,管理費較高的另類資產已成爲資產管理行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並且其規模也在迅速擴張。另類資產的增長得益於有一定流動性限制的產品規模激增,這種產品結構設計旨在吸引那些財富管理客戶。
自2022年股票市場和固定收益市場同時縮量以來,私募市場爲財富管理客戶提供服務的規模有望持續增長。邁樂文表示,雖然從分散風險的角度看,這是好事,但更廣泛的投資者羣體對流動性風險和相對應成本的認識依然過低。個人投資者對公募市場的波動非常敏感,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卻認爲私募市場的波動更低、估值更穩定、風險更低。
在邁樂文看來,如果是在市場繁榮、槓桿成本較低、退出選擇豐富的情況下,私募市場的回報率看起來相當具有吸引力。然而在流動性選擇有限的當下,私募市場的業績會出現顯著分化,如果某些資產管理公司在私募股權、私人信貸和房地產領域實力較弱,其出現虧損的機率也很大。
幫助投資者應對多變的市場環境是資產管理行業永恆的主題。
1952年,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首創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並因此榮獲諾貝爾獎。他提出通過構建一個由相關性較低的資產構成的多元化投資組合,以實現風險調整後的收益最大化。邁樂文認爲,從本質上看,一項投資對投資組合效率的貢獻比其單獨的風險收益特徵更爲重要。正如馬科維茨所言:“分散投資是投資中唯一免費的午餐”。
雖然戰略性分散投資是應對波動最簡單且最有效的方式,但實際上大多數人並非都能做到。面對全球市場的波動,即使是專業投資者也可能會表現出本土偏好,並傾向於投資近期回報最好的資產類別,而非從前瞻性角度投資最有潛力的資產類別。
與全球金融危機之前相比,2010年以來市場的整體波動性水平相對較低。由於信息獲取能力的增強、快速交易能力的提高以及程序化交易可能帶來的短期波動,市場波動集中在更短的時間。
整體而言,邁樂文分析稱,受益於更豐富的投資解決方案,包括低成本的被動指數投資、主動管理投資以及創新的跨資產類別的另類投資,資產管理公司能夠打造多樣化、更具韌性和更高效的投資組合,從而幫助投資者應對極端的市場環境。
與此同時,鑑於財富管理客戶面臨着更多的選擇和更復雜的產品,以及資產管理公司在幫助投資者擁有更體面的退休生活上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需要開展投資者教育,並在投資時充分考慮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流動性需求。
展望未來,邁樂文表示,人口變化是支撐資產管理行業規模增長和重要性提升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儘管這一趨勢不太引人注目。在人口壽命普遍延長的趨勢下,政府資助的社會保障計劃和收益確定型養老金計劃並非長久之計。老百姓需要通過資本投資獲取更多的退休保障,而非僅靠勞動回報。
能夠享受稅收優惠的固定繳款型養老金計劃是增加退休收入的另一可行方案,美國的401K和IRA 計劃、澳大利亞的某些年金計劃、日本的個人儲蓄賬戶以及中國的個稅遞延型個人養老金計劃(養老金體系的第三支柱)都是很好的例子。雖然中國的個人養老金計劃還處於起步階段,資金吸納的速度較慢,但邁樂文強調,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備長遠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