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軍區選司令員:毛主席棄用三野四大猛將,卻另點一位大老粗

【編者按:本文爲頭條原創獨家首發,請勿抄襲轉載】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1955年2月11日,出於對未來戰場指揮的考慮,以及要讓軍隊適應現代化建設,國家將原來的6大軍區重新劃分爲12大軍區。

新的軍區劃分後的首要問題就是,由哪些人來擔任各軍區的司令員?

對於南京軍區,也就是原“華東軍區”司令的任命一事上,衆人將目光都聚焦在了三野的四大猛將身上,就威望而言,他們四人哪一個出任軍區司令都足以服衆。

然而,毛主席卻沒有選擇這幾人,而是將南京軍區的重擔交到了一個“大老粗”身上。

毛主席親自點的“將”究竟是何許人也?這個“大老粗”又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

意想不到的任命

這位能讓毛主席棄三野猛將不用的將軍就是許世友。

儘管許世友是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經歷和指揮了大大小小數次戰役,可這個任命下達時,還是讓不少人吃驚,畢竟南京軍區司令一職還有其他四位強有力的候選人,任誰也沒有想到毛主席會選擇許世友。

南京軍區由華東軍區改編而來,主要負責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上海的軍事事務,管轄範圍廣、責任重大等原因,使南京軍區的司令員任命變得尤爲關鍵。

軍區司令員一職身上肩負的使命和責任,要求這個人必須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優秀的領導力。

軍區改編後,由華東軍區領導的第三野戰軍,也繼而由南京軍區領導,所以三野傑出的四位將領也就成爲了最佳候選人。

他們身經百戰,有着豐富的作戰經驗,又足夠有威望,無論是誰成爲軍區司令都可以肩負起這個重擔。

這四位大名鼎鼎的猛將,在1949年時就分別擔任了第三野戰軍的四大兵團司令員,各個都是戰功卓著。

其中,王建安自黃麻起義便走上了革命道路,多年來奮勇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抗日戰爭時期王建安參與創建了抗日根據地,指揮了很多大規模戰役,多次挫敗敵人,積累了豐富的戰略經驗。

擔任第七兵團司令後,王建安又帶領部隊參加渡江戰役,之後還兼任了浙江軍區司令員,他在幾大著名戰役中表現出了十分卓越的才能,在軍中的威望也越來越高。

作爲第八兵團的司令員,陳士榘早在做參謀長時就顯現出了果敢靈活的作戰風格,他巧妙的埋伏、精準的打擊,經常把敵人打的團團轉,抗戰以來第一個日軍戰俘就是他抓獲的。

之後,陳士榘手下的兵越來越多,指揮的戰役規模也越來越大,爲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對於宋時輪將軍,人們對他的印象是一員“虎將”,剛毅勇武、能打勝仗,十分注重軍隊紀律的嚴明,且善打阻擊戰,這一點就連敵人都十分敬佩。

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後,宋時輪所帶領的部隊創造了唯一一次消滅美軍建制團的記錄,給美軍以十分沉重的打擊。

葉飛的驍勇善戰在整個三野都是出了名的,作戰勇武、足智多謀等過硬素質讓他成爲了粟裕麾下幾大得力將領之一,無論是領導還是下屬對他的評價都很高。

因爲足夠高的威望和過硬的指揮能力,這四位將軍成爲了南京軍區司令員的熱門人選,衆人都以爲非他們其中一位莫屬。

可沒人想到,毛主席任命許世友爲南京軍區司令,可轉念一想便也能知曉原因,因爲這位將軍的確不一般,當得起這個職位。

有何過人之處?

許世友出身於農民家庭,因爲家裡貧困,8歲的許世友就到少林寺去當雜役,艱苦的環境鍛鍊了他的意志。

出身窮苦再加上後來的經歷,讓許世友深刻的體會了人民所遭受的苦難,也爲他以後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礎。

因爲常年身處少林寺,許世友得以習得一身的本領,飛檐走壁、各路拳腳、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他的身武藝在之後的軍旅生涯中發揮了很大的用處。

1927年,許世友參加黃麻起義,革命生涯也就此開啓,在這之後的一系列戰鬥中,許世友曾先後七次參加敢死隊,其中有四次都受了傷,完全將自己個人的安危拋在了腦後。

許世友的這種甘於奉獻、敢於犧牲的無畏精神讓身邊的戰士都看在眼裡,對他都非常的敬佩。

面對處境十分艱險的惡仗,許世友從不退縮,總是身先士卒。

當大部隊受到敵人圍堵時,許世友奉命衝在最前沿以保障大部隊的突圍成功,他用手中的尖刀帶領士兵突出重圍,殺出了一條血路。

1934年,爲了打好反擊戰,許世友帶領部隊堅守在四川萬源城,面對數量成倍的敵軍,許世友巧妙的應用戰術打敵人了個措手不及,再加上許世友的“敢死隊精神”鼓舞了身邊的士兵,這場艱難萬分的硬仗愣是被許世友打贏了。

抗日戰爭時期,許世友多次進入膠東戰場,他的作戰風格和強硬態度使敵人聞風喪膽,而面對村裡的老百姓,許世友卻十分的平易近人,與當地的人民羣衆打成一片,並激發他們的抗日救國熱忱。

由於許世友熱情謙卑的態度,當地老鄉甚至可以自由出入司令部與許世友下棋,還經常能看到許世友幫農民打理菜園子的場景。

四次進入膠東戰場,讓許世友在膠東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一場場殘酷艱苦的戰爭也讓許世友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在戰場的實踐學習使許世友受益匪淺,也愈發珍惜和平的珍貴。

收復了膠東地區後,許世友又奉命開展了對山東戰場的反攻,連續打下了幾場勝仗,讓山東人民離解放越來越近。

而令人難以想象的是,許世友所帶領的這支隊伍甚至連武裝裝備都不齊全,相比之下,敵人的優勢則十分明顯,無論是敵軍數量還是裝備,都比許世友的隊伍充足。

看似是一場艱難無比的長久戰,可許世友只用了三個月就收復了根據地,看似強大的敵人在許世友部隊的攻勢下慢慢走向了潰敗。

如此大規模的戰役,要求指揮官不僅有強大的軍事素質,還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和超出常人的智慧。

面對這樣優秀強大的將領,面對萬衆一心要打贏勝仗的部隊,敵軍陷入了困境,除了後退他們別無選擇。

許世友在濟南戰役時曾提到,跟敵人作戰比的就是耐心毅力和後勁,敵人比我們的困難更大,要堅持到最後直到分出勝負。

就是憑藉着這股決心和硬氣,許世友帶領部隊打贏了這場耗時久、難度大的硬仗,殲滅了國民黨軍十餘萬人。

當時,對於這場戰爭,許世友的策略是集中火力攻其要害,並且提出要求任何時候都不能停止攻擊,絕不給敵人以喘息的時間。

敵人崩潰的同時,我軍的代價也很慘重,連續七天七夜的攻城作戰讓許多戰士的內心開始懷疑是否能成功。

而許世友明確的表示絕不停止攻擊,晝夜激戰後,敵人的精神早已崩潰,許世友所帶領的山東兵團以極強的作戰實力贏下了這場戰爭。

在這之後的諸多戰役中,許世友都憑藉着這種“和敵人你死我活”的強大決心屢建奇功,優秀將領的形象也深深的紮根在了許多人心中。

而這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從不退縮的將軍,卻並沒有否認自己的“大老粗”形象,他曾在朝鮮戰場上說過,自己個性直率、脾氣不好、文化水平不高,但對於作戰,他絕不辜負主席的期望。

回國後,許世友擔任瞭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緊接着第二年就接到了毛主席任命他爲南京軍區司令的命令,並將這一重擔牢牢的扛在了肩上。

軍人風範

身居高位之後,許世友並沒有改變軍旅生涯養成習慣的簡樸作風,反而將人民羣衆揣在心裡,時刻惦記着。

許是因爲出身貧困,少年時吃了很多苦,對於老百姓的難處有着切實的體會,許世友非常注重自己與羣衆之間的聯繫。

不管是對老百姓,對於自己的管轄範圍內的戰士,許世友也是非常關心,擔心戰士們吃不飽飯餓肚子,許世友甚至不告訴任何人突然就來到連隊伙房,就像看看戰士們平常吃的到底是什麼規格。

結果讓許世友大吃一驚,戰士們的菜裡連一點葷腥也沒有,米飯也不是管夠,許世友瞭解了戰士們的境遇後,回到司令部就讓人給該連隊建了一個養豬場,就是爲了讓戰士們吃飽飯。

1958年,毛主席號召讓軍隊的幹部下連隊當兵,要讓高級將領不忘記作戰時培養的習慣、重新體會當兵時的感受。

許世友積極帶頭,帶領南京軍區30名將軍下到連隊,許世友知道戰士們可能會因爲他們的官職而緊張,就在座談會上坦然說起自己30年前當兵的經歷,回想起那段艱苦但意義非凡的歲月時,許世友非常懷念當年和戰友們如同親兄弟般的感情,也表示當年培養下來的優良作風一直陪伴他至今。

可即便許世友表達了自己要當好兵的決心,可基層戰士還是不敢向對待戰友那樣對待許世友,畢竟他是南京軍區的司令員。

連隊的戰士們經常忘記他是來當兵的,紛紛對許世友敬禮報告,許世友理解大家的顧慮,也不着急讓大家改掉,而是從自己入手,希望戰士們監督他改掉養成習慣已久的那些“官架子”,也表明自己會虛心接受監督和批評。

爲了表達自己的決心許世友和其他戰士一樣,同大家在一起吃飯,也住在一起,按一個戰士的標準去出操列隊,50幾歲的年紀了,也帶頭去攀巖。

見到許世友在連隊中的表現後,許多戰士開始慢慢和許世友熟絡起來,許世友還說過,共產黨員要平等待人,不管職務高低都要拿掉官架子。

許世友平易近人的態度逐漸讓更多戰士和他的關係越來越好,很多戰士都喜歡聽他講以前戰場上的那些經歷,也都佩服許世友的身手,甚至常與他討教學習。

漸漸的,許世友和連隊內的戰士都打成一片,在戰士們心中,那個身居高位的軍區司令形象逐漸淡去,一個充滿魅力的老兵形象刻在了他們心中,許世友成爲了許多人心中的嚮往和標杆。

不管居何要職,許世友的形象永遠是那樣簡樸,永遠那樣有精氣神,將軍裝、軍帽穿戴的端正整潔,並且幾乎只穿部隊發的衣服,將自己軍人的身份刻在心上,也將人民羣衆放在心裡。

許世友在擔任南京軍區司令之後又兼任了江蘇省革委會主任,他將自己身爲軍人的嚴格要求充斥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他嚴於律己卻真心實意的關心人民羣衆,老百姓能不能吃飽是他心上的頭等大事。

下鄉視察時,碰見有乞討者問出他們老家在哪後,就將這件事放在了心上,並要求當地的領導着手解決這樣的事情,不要讓羣衆吃不飽飯。

而那位領導幹部不在意的態度和搪塞,讓許世友大發雷霆,將那位幹部嚴厲的訓斥了,並就羣衆吃飽飯這件事做了叮囑,還鼓勵農民自力更生髮展生產。

羣衆路線是許世友一直貫徹執行的,對自己嚴格、對戰士親切、對老百姓關懷,讓他無論在哪裡都能做出對人民有益的貢獻。

因爲內心的堅定,許世友的身上時刻透出一股軍人風範,他或許是許多人眼中的“大老粗”,但卻是更多人眼中的好將軍。

幾十年戎馬生涯,讓許世友從一個熱血少年蛻變成爲一代優秀將領,他經歷的大大小小無數戰役,戰場上變的是戰術,不變的是保家衛國的心。

由此可見,毛主席當初任命他爲南京軍區司令是一個非常睿智的決定,許世友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纔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