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老街因農耕發跡 舊稱「犁頭店街」

南屯信仰中心「萬和宮」於雍正年間由11姓信衆興建,後由同姓宗族集資演戲酬神的「字姓戲」,持續演出長達兩個月,已傳承近200年曆史。(黃國峰攝)

南屯老街流傳端午慶典「穿木屐鯪鯉」、萬和宮老二西屯省親、字姓戲等特有傳統習俗。(黃國峰攝)

南屯老街舊稱犁頭店街」,由南屯路與萬和路交錯而成,俗稱「三角街仔」,時至今日仍保有中南麩店慶隆犁頭店、益源米行等老店。(黃國峰攝)

南屯相傳是鯪鯉(穿山甲)穴,流傳全臺絕無僅有的「穿木屐躦鯪鯉」慶典。(王文吉翻攝)

南屯老街舊稱「犁頭店街」,由南屯路與萬和路交錯而成,俗稱「三角街仔」,街道呈狹長形。建於日治時期的三角街屋是昔日最繁華熱鬧地帶,保留巴洛克建築的牌樓立面,而沿街錯落的古厝,則保存如豆腐店、打鐵店、種子店、米麩店、百貨店中藥舖等老行業。

南屯老街位於鹿港臺中盆地中繼站清乾隆嘉慶年間鹿港開港後,成爲貨物運往東大墩街葫蘆墩地區的捷徑,加上大批移民涌入墾荒,農具製造與販賣應運而起,聚集數十間打鐵舖,稱之爲「犁頭店街」,如今僅剩「慶隆犁頭店」,仍堅守打鐵工藝

隨着時代更迭,南屯老街人潮逐漸外移,但仍保有中南米麩店、益源米行、民安中藥鋪阿有面店等,各自固守家傳手藝。傳承5代的林金香餅行則結合「臺中人蔬菜」,推出綠色的麻芛太陽餅及狀元糕,清香微苦的滋味,顛覆糕點甜膩印象,南屯市場內更有肉圓豬血湯、油飯、麻芛湯及楊桃汁等古早美味

相傳南屯是鯪鯉(穿山甲)穴,每到夏季天氣炎熱容易讓牠昏昏欲睡,因此居民會在端午節當天穿木屐踩踏地面,藉以吵醒穿山甲,協助農民翻土,使農作物豐收,演變至今,已成爲「穿木屐躦鯪鯉」慶典,爲地方祈求風調雨順,也是全臺絕無僅有的端午習俗。

南屯信仰中心「萬和宮」於雍正年間由11姓信衆興建,後由同姓宗族集資演戲酬神,鼎盛時期曾有1日演出18齣戲的盛況;萬和宮主天上聖母,信衆尊稱「老大媽」,嘉慶年間廟方增塑「老二媽」神像,當時流傳西屯廖姓閨女附靈事蹟,演變爲每3年1次的西屯省親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