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大了,比亞迪正式起訴車評人,網友質疑不斷:格局太小!
無論是測評人還是手機評測,在這個行業當中有一個潛規則,之前羅永浩和王自如在互聯網上曾經的消息大家也清楚,其中羅永浩提出了這樣一件事。
很多測評人他們拿了車馬費,說別人企業的好話,自己不給車馬費,然後就說自己的壞話,我相信不少的網友應該同意這個觀點。
那麼我們按照這樣的邏輯來推理的話,現在的一些測評人也好,其他的評測人也好,是不是隻能夠說別人的好話?
如果講了別人的好話,就是拿了車馬費,不拿車馬費就會講別人的壞話,我們怎麼從中立、客觀的角度來判斷和分析?
我覺得大家應該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
如果坦白的講,一個企業的產品是需要一些評測人進行評測的,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道理。
不能因爲消費者講了幾句話,然後企業就不滿意,然後開始起訴,開始搖人。
企業和測評人來對比,測評人肯定屬於弱勢的羣體。
我在互聯網上看到一條消息,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
比亞迪現在正式起訴汽車自媒體人“管學軍”,通過互聯網上相關的視頻和圖片,我也大概瞭解了一下,“管學軍”作爲汽車自媒體人評價一款汽車基本上是站在中立客觀的角度。
一輛車好不好,我覺得消費者是有權益講話的,不能因爲別人講了幾句話就不給人評論,而且從相關的評論區可以清楚的。看到網友們基本上是質疑聲音非常多。
從互聯網評論區看到,現在網友們分成了兩派,吵的不可開交,一派認爲一個企業做的好壞應該由客戶來評價,不能把客戶的嘴都給堵住,評價幾句話沒什麼大不了。
和客戶過不去,這是講不通的一個事情,一個企業也要有格局,如果別人不是惡意的抹黑,那麼進行一個客觀的評測沒什麼大不了的。
另外一派網友的觀點。
測評人胡說八道,詆譭咱們的民族企業,必須要讓測評人付出代價,罰他個傾家蕩產,當然了,其中也有一些網友扮演了反串的角色。
有些網友用極端的話語。
背地裡是不是這個想法,我相信大家心裡面有一個判斷的答案。
問題就在於企業怎麼來判斷測評人是惡意的攻擊?
比如說測評人強調這個車的底盤不行,性能不太好,自己使用不舒服,空間小。
請問這樣的言論對於企業的人來講,這是一種惡意的抹黑還是客觀的描述?
法律問題當中又該怎麼樣評定相關的事情?
從法律角度來說,怎麼評定一個測評人是否是主觀帶有惡意的中傷企業,還是自己客觀的講述真實情感?
我覺得這些都是大家需要討論的問題。
不過拋開法律之外,我看到很多網友都在談論一件事情,一個企業要有心胸和格局,互聯網上說什麼的都有那麼大的一個企業。
別說一個大企業,就是一個小明星,在互聯網上也經常遭到大家的質疑,也會被人評頭論足,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樹大招風這幾個字,所以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當中大家都聽過。
一個知名的企業,而且是一家上市公司和一個招聘人過不去,這件事情給大家的直觀感受就是大企業欺負小市民。
比亞迪如果起訴的話,首先在輿論場上就落了下風,網友們會直觀的感受,你那麼大的一個企業,非要和一個自媒體人較什麼真?
互聯網上的各種言論實在是太多了。
別說你企業有問題,即便你一個完美的企業,沒有任何的問題,也會遭到很多網友的質疑,這是互聯網輿論場一個最正常的現象。
曾經我看到一個消息也挺有意思,李連杰說互聯網上老是有一些網友說我面相變了,然後衰老了,我特別的生氣,就找了馬化騰告訴他了這件事情,然後馬化騰將相關的言論刪除之後就告訴李連杰。
不好意思告訴你。
相關的言論我已經刪了,可是又出來一些其他的言論,這種言論是刪除不完的,後來李連杰就釋懷了。
其實這樣一個道理,我相信不少的人都明白。
無論互聯網上的評價是出於客觀的還是惡意的,一個企業都是要面對,可是在這種時刻卻和一個自媒體人過不去,網友們會覺得企業的度量太小。
這也是大家最能夠直觀感受到的一種氛圍感。
如果換一個公關手段:
測評人講了比亞迪產品不好的消息,我們依然大力支持,歡迎測評人踊躍的測試比亞迪的汽車。
這樣的做法是不是給大家另外一種感受,顯示出來大企業應有的格局,也讓網友們覺得比亞迪的企業是真的將消費者放在了心裡,也不怕車評人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