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盤點|上半年票房同比少了20億,上市公司也預虧,暑期檔還能再破影史紀錄嗎

2024年已過半,上半年全國的總票房以239.02億元收官,比去年下滑了超20億元。加之幾家上市公司已經披露了預虧的半年報,讓行業對全年的票房預期持謹慎態度。

好在隨着暑期檔的來臨,不少重要影片已定檔,且類型豐富、題材多元,有望帶動大盤票房和觀影人次的增長。

大片缺位,影片存量不足

據貓眼專業版顯示,2024年上半年總票房239.02億,同比減少23.28億;平均票價43.4元,與去年差距不大;觀影總人次5.5億,同比去年減少5300萬人次;總場次7118.1萬,同比去年增長843.2萬。

也就是說,觀影人次的顯著下降是今年電影市場不溫不火的主要原因。觀衆之所以不願意走入電影院,與影片供給的豐富程度有直接關係。

其實2024年電影市場的開局並不差,春節檔和清明檔均破影史紀錄。其中春節檔總票房達80.26億元,超過2021年春節檔(78.43億元)。然而意外發生在檔期結束之前,包括《紅毯先生》《我們一起搖太陽》和兩部動畫電影《八戒之天蓬下界》《黃貔:天降財神貓》均宣佈撤檔。

彼時,有業內人士表示,多部影片撤檔很大程度上與排片較少有關係, 不少影院將一開始票房表現較好的幾部影片的排片增加,從而形成了“馬太效應”。

至於五一檔,整體票房表現相對平平,也未能破影史紀錄。主要原因是缺乏大爆款影片,且又遇上電影撤檔。此前曾有11部電影宣佈定檔五一檔,但是由光線傳媒出品的動畫電影《小倩》曾在4月下旬臨時撤檔五一。本被寄予厚望的楊冪主演的《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也在兩極分化的評價中低調收場。

進入六月份的端午檔,票房表現就更加低於預期。雖然有十餘部扎堆上映,但端午檔的票房成績卻僅有3.83億元,是自2014年以來除疫情影響較大的2022年之外的新低。即使排名第一的影片《我纔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檔期票房也不足1億元。

在業內看來,影片存量供給不足是今年電影市場表現平平的主要原因。

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副研究員孫佳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哪怕是中小成本的電影,從劇本立項到拍攝製作完成,一般都需要一兩年,一些大製作的影片動輒需要三四年時間。前幾年疫情期間影片立項少,這對行業的影響其實在今年才得以真正體現。加之2023年電影市場出現了報復性觀影,也就是線下的文化娛樂消費訴求得到集中釋放,所以今年熱度肯定不會像去年那麼高,去年有很多偶然性和特殊性。

上市公司預虧的半年報也印證了市場缺乏大片的現象。以電影院爲主營業務的金逸影視(002905.SZ)預計上半年虧損5250 萬元–7500 萬元。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司表示,3月以後,再無過10億票房電影,僅有引進“特效大片”《哥斯拉大戰金剛2:帝國崛起》的9.57億票房接近10億,春節檔之後,電影市場的後勁略有不足。

萬達電影(002739.SZ)上半年雖預計盈利1億元-1.3億元,但也比上年同期降了69.25%–76.35%。公司稱,2024 年上半年,受第二季度頭部影片供給不足、大盤票房表現低迷影響,中國電影市場整體恢復不及預期。

下半年靜候大IP釋放

2023年,暑期檔票房突破206億,躍升至影史第一,甚至超過了疫情前最高的2019年。正因如此,暑期檔的優異表現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關注。

但今年暑期檔的開局並不盡如人意。6月全國票房22.3億,是除疫情之外近十年最低的6月票房成績。接下來即使有頭部大片項目,也不一定能夠填充7、8兩個月的市場空間,讓大盤前景變得難以捉摸。

燈塔專業版數據分析師陳晉則認爲,往年7月中下旬一直是暑期市場高峰期,創造過《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西虹市首富》《獨行月球》《封神第一部》等多部票房20億、30億、50億的票房爆款,因此希望接下來暑期檔延續上週末的上升勢頭迎來新的高峰。

至於暑期檔的下半場,孫佳山認爲,會呈現出逐步升溫的趨勢,因爲今年暑期檔影片定檔比較晚,許多在七月末八月初,與去年的節奏非常不一樣。如果說2023年電影市場在清明檔就掀起了高潮,且持續了整個夏天,今年反而會呈現出緩慢升溫的過程,暑期檔的熱潮到7月末8月初纔會充分釋放。

總體而言,孫佳山認爲今年暑期檔的票房可能只會與2023年接近,全年票房也應該會比2023年少。當然,他認爲不能“唯票房論”,因爲行業的信心還需要進一步恢復,行業的生態也在進一步修復,這兩年立項的影片最快到明年纔會有部分上映,所以還是要堅持長期主義,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國電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