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重啓狂犬病動物試驗 動保團體用科學駁斥沒必要

▲動保團體美國責任醫師協會共同召開記者會以科學證據駁斥活體動物試驗的必要性。(圖/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記者邱美婉/綜合報導

臺灣從2013年7月16日爆發鼬獾狂犬病案例確診後,農委會8月即宣佈要啓動以190只小老鼠、36只鼬獾、14只米格魯犬,進行鼬獾狂犬病活體動物試驗而引發外界議論。記者會中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首先表示,任何動物一旦淪爲「科學」應用的實驗動物,便是被迫接受各種「合法」的殘酷凌虐,而這個活體動物實驗根本不具防疫與科學的必要性!

農委會一開始強調臺灣跟中國的鼬獾狂犬病病毒株有10%的差異,而臺灣鼬獾狂犬病毒「特殊」,現行犬貓用疫苗保護力可能不足。但美國責任醫師協會(PCRM)賴美君博士指出,連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都證實全球現有狂犬病疫苗都應具有效性及保護力。就算農委會認爲有必要驗證現有疫苗保護力及有效性,也不需使用活體動物試驗,以體外細胞中和試驗也可以達到相同目的。

一同出席專職病毒免疫學的美國責任醫師協會生醫研究員Sarah Cavanaugh博士也以圖表向在場媒體解釋,影響疫苗保護力之關鍵是病毒的「抗原位」(epitope),好比鑰匙能打開門鎖的接合度,而臺灣及中國鼬獾型狂犬病毒均爲典型之「第一基因型(genotype) RABV」,兩者胺基酸序列10%的差異並不「特殊」,如同鑰匙把柄長得不同而已,基本「抗原位」的接合度還是一樣的,並沒有必要多耗時費力進行殘忍的活體動物實驗。

▲美國責任醫師協會(PCRM)賴美君博士(右2)及協會生醫研究員Sarah Cavanaugh博士(左2)以圖版解釋現有狂犬病疫苗是具保護力,並非需要活體動物實驗。左1爲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右1爲蕭美琴立委。(圖/記者邱美婉攝)

▲動物一旦淪爲「科學」應用的實驗動物,便要被迫接受各種「合法」的殘酷凌虐。(圖/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臺灣大學獸醫系兼任教授葉力森更痛心指出,倘若農委會想了解去年爆發的鼬獾狂犬病的「特殊性」,當初疫情中感染的45犬貓案即是很好的監測資料,卻有23例直接被安樂死、19例返還飼主、3例自然死亡,其中僅1例小黑狗是在安樂死後才驗出呈現狂犬病陽性全數在被收容觀察期間竟皆不曾做過任何檢測。如今活體實驗計劃內容卻要拿健康的動物注射病毒觀察感染力是毫無意義的,實際防疫工作纔是首要。

去年發動朝野協商凍結預算的蕭美琴立委,也痛批農委會身爲動保主管機關,卻未能遵守動保法第15條:動物實驗「應儘量避免使用活體動物」的基本原則。面對國內外高達近10萬學者反對活體實驗的聯屬聲浪,包含國際專業期刊對相關研究的負面陳述,都對臺灣的國際形象有很大的影響。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再次強調,面對動物實驗大衆或多或少會帶有就情感的憐憫,但這次協會希望透過科學驗證及防疫需求的實質面來監督農委會,希望不要再有不必要的痛苦和犧牲。立委蕭美琴則表示明(23)日立院將召開「從鼬獾狂犬病病毒動物試驗,看臺灣動物實驗管理制度公聽會,將從需求面及管裡面來檢討活體動物實驗的必要性。

▲▼志工Simon帶着當初從實驗室被救出來的米格魯刀疤哥一同出席記者會,描述刀疤哥是他養過最退縮的狗狗,長期關在室內進行實驗明顯對牠身心都造成嚴重的創傷。(圖/記者邱美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