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學獎 解開人類感知溫度及壓力之謎!2位美國科學家共獲殊榮 其中一位是臺灣女婿

諾貝爾委員會秘書長佩勒曼(右)4日在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宣佈,美國科學家朱裡雅斯以及帕塔普蒂安因發現溫度和觸覺的受體,獲得2021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美聯社)

2021年「諾貝爾獎周」正式開跑,生理醫學獎於4日率先揭曉,65歲的美國科學家朱裡雅斯(David Julius)與54歲的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以研究人體「感知」,發現觸覺、溫度的受體,獲得肯定,共同獲獎。他們的研究可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包括慢性疼痛。兩人將平分1千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相當於新臺幣3184萬元。

同樣投入感知領域研究的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陳志成指出,中研院已故研究員莊懷祜過去曾在朱裡雅斯的實驗室工作,兩人進行研究時經常意見相左,朱裡雅斯曾說,「只要你有辦法說服莊懷祜,這件事大概就是真的」。至於帕塔普蒂安,陳志成表示,他出身黎巴嫩,因戰亂赴美求學,結識臺裔妻子,在這份臺灣情緣下,帕氏曾受邀來臺演講。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人類能感知熱、冷和觸覺,這對於生存至關重要,並且是人類與周圍世界互動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大多認爲這些感覺是理所當然,但是神經衝動是如何啓動,從而可以感知溫度和壓力呢?兩名獲獎科學家已經解決問題。

其中,朱裡雅斯利用辣椒素(capsaicin),識別皮膚神經末梢中對熱有反應的受體,發現神經系統中一種名爲TRPV1的離子通道蛋白,是產生辣感的核心原因。一旦受到辣椒素刺激,TRPV1就會對大腦放出強烈電信號,人類因此產生「好辣」的感受,混合了灼熱與疼痛的感覺。朱裡雅斯後續再進一步研究TRPV1的分子結構,幫助設計新的止痛藥。

帕塔普蒂安則在思考人類如何感受外部環境刺激時,開拓了另一研究方向。2010年,他的團隊發現兩個新離子通道PIEZO1和PIEZO2(來自希臘語中的「piezi」,意爲「壓力」),它們會被機械壓力激活,產生電活動。這項突破引領大量新研究,讓人們逐漸認識這些離子通道在觸覺、疼痛、血壓調節和本體感覺等各方面壓力感知中的作用。

朱裡雅斯1955年生於紐約,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曾於2010年榮獲第7屆「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帕塔普蒂安則在1967年出生於黎巴嫩貝魯特,曾就讀於貝魯特美國大學,在1986年移民美國,他現爲加州斯克裡普斯研究中心(TSRI)教授。兩人去年就曾共同獲頒著名的「卡弗裡神經科學獎」(Kavli Award for Neuroscience)。

陽明交大生科院院長暨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連正章表示,兩位學者獲獎是因發現溫度與觸感的受體,將來可望應用在止痛藥物、代謝功能改善、治療肥胖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