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佈!兩位科學家共享745萬獎金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佈,將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科學家維克托·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和加里·魯夫昆(Gary Ruvkun),以表彰他們發現了mRNA(微小核糖核酸)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

2024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爲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745萬元人民幣),與2023年持平,獎金由二人共享。

過去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名單

2023年——美國科學家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核苷基修飾,開發出了有效的對抗COVID-19的mRNA疫苗”。

2022年——瑞典科學家Svante Pääbo獲獎,獲獎理由是“在已滅絕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方面的發現”。

2021年——美國科學家David Julius、Ardem Patapoutian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溫度和觸覺的受體”。

2020年——美英三位科學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丙型肝炎病毒”。

2019年——美英三位科學家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的可用性”。

2018年——美國科學家James P. Allision和日本科學家Tasuku Honjo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抑制負面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

201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調控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2016年——日本科學家Yoshinori Ohsumi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細胞自噬機制”。

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獎,獲獎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另外兩位獲獎科學家爲愛爾蘭的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ōmura,獲獎理由是“有關蛔蟲寄生蟲感染新療法的發現”。

2014年——美國及挪威三位科學家John O'Keefe、May-Britt Moser和Edvard I. Moser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以來的一些歷史數據(1901-2023)

114次: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了114次,期間有9年沒有頒發,分別爲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在這114次頒獎中,40次授予了單個獲獎者,35次由兩人分享,39次由三人共享。

227人:到目前爲止,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有227位獲獎者,無人二度獲得該獎項。最年輕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是加拿大外科醫生、發明胰島素的Frederick G. Banting,他在1923年獲獎時僅32歲。最年長的得主是美國病毒學家、發現腫瘤誘導病毒的Peyton Rous,他在1966年獲獎,時年87歲。

13名女性:在227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13人是女性。其中,美國細胞遺傳學家Barabara McClintock是唯一一個單獨獲獎的人。

關於諾貝爾獎

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簽署了他最後的遺囑,將財產中最大的一份留給了一系列獎項,即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初始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等五個獎項。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週年之際,向諾貝爾基金捐出大額資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簡稱“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所成立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隨着諾貝爾基金的收益變化,諾貝爾獎的獎金有所浮動。諾貝爾獎官網顯示,2024年的諾貝爾獎金額設定爲每項諾貝爾獎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4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