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日「虛擬電廠」 工研院:臺灣可借鏡
考量電廠興建不易,維持供電穩定成爲重要議題,工研院科技講堂介紹近期電力界熱門的AI科技「虛擬電廠」技術原理與案例,可做爲政府維持電力穩定供應的參考方案之一。
工研院電網策略室特聘研究週一婷指出,虛擬電廠是很適合用於能源轉型發展的技術,也是國際趨勢,對於提升能源轉型策略中的電網韌性有很大幫助,臺灣可以藉助歐洲及日本的成功案例,改良後引進臺灣應用。
虛擬電廠是把分散在各處的分散式電源結合,進行集中控制與調度,本身並不配備發電機組等硬體設備,而是透過資通訊系統調控各地的分散式電源,調配供電量給電力銷售端或電力集中交易市場,以達到相當於電廠的供電規模與作用。
以德國Next Kraftwerke爲例,週一婷說,Next Kraftwerke初期目標只是解決當系統中的間歇性再生能源資源佔比增多時,有效運用與整合資源以維持供電平穩;從運用緊急發電機開始,逐步擴增涵蓋運用再生能源、儲能系統等;如今已成爲歐洲最大的虛擬電廠之一。
週一婷指出,國際上相關的商業模式已經很成熟,臺灣目前的電力交易市場、需量反應等機制其實也是虛擬電廠的概念;在虛擬電廠的技術方面,臺灣可以更加精進,最關鍵的就是結合跨領域人才,幫助能源的轉型與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
目前臺灣比較欠缺的是跨領域的整合,週一婷表示,國內有很好的ICT技術人才,但他們可能不太懂電網,同時電網人才可能不太懂ICT,若兩領域人才能整合,可加速臺灣電網現代化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