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小子「逆轉」拚上醫學院 36歲領20人「神經外科」醫療團隊
1名與家人住在淡水的苗栗泰安原住民小孩,在國中時期相當叛逆不愛念書,直到父親向他說「要好好找一份正常工作」、母親也常言「要向當醫生的姐姐看齊」,讓這位以家爲重的原住民孩子,收起叛逆的心努力苦讀,順利考上臺大醫學院。
劉恆維,36歲,苗栗縣泰安鄉泰雅族原住民,從小與離鄉背井的父親在都市長大,國中時期因不愛念書,喜歡四處在外結交朋友,但父親希望劉恆維能夠有一份正常工作,母親也期盼劉能夠向姊姊一樣從事醫療服務,而劉根本無心學習,直到看到姊姊奮發考上醫學院才動心。
▲▼劉醫師因母親勸說苦讀考上醫學院,後受到重用年僅36歲領軍20人神經外科團隊。(圖/記者邱中嶽翻攝)
劉恆維醫師指出,當初看着胞姊考上醫學院,且順利成爲醫生,母親當時又說「你們長大各自有家庭,如果有共同工作,也可以增加互動」,讓原本重視家庭的劉恆維更下定決心努力唸書。
劉恆維收拾心情努力讀書,直到考高中時順利考上建國中學,在選填志願時,劉叛逆心態再起,原本想選填男孩子最愛的電機相關科系,但姊姊在填志願前一天,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家跟人的互動,絕對可以讓你成爲一個好醫生」。
就這樣劉恆維以原住民加分順利錄取臺大醫學院,畢業後也在新光醫院擔任駐院醫師,主要診治神經外科手術部分,直到在一場醫師餐敘上,遇見雙和醫院的林乾閔主任醫師,林主任對於神經外科的見解,讓劉大開眼界。
▲劉醫師年輕曾經相當叛逆,因爲家人苦勸,讓重視家庭的小孩苦讀撐出一片天。(圖/記者邱中嶽攝)
劉恆維也在跟隨林主任轉到雙和醫院任職,並在2018年開始學習如何操作亞洲第一臺價值6千萬的「機械開刀手臂」替病人進行脊椎、腦部等重要器官開刀診治,在短短一年內就成爲20人團隊中的領頭羊。
他強調,其實當醫生除了醫術高明,做人也是相當重要,因爲要照顧到每一個病患的心情、每一位家屬的感受,「感同身受」是當醫生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相當感謝當初家人的提點,才能讓自己能夠在醫界有一塊自己的小天地。
劉恆維說,自己雖然不是在部落長大,但是希望未能來能夠發會自己所長,幫助更多部落原住民小孩,且常常趁返鄉參加祖靈祭時發揮專業,透過義診維繫與家族長輩之間的感情。
【其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