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捷運運量 蘇俊賓提「先導公車」先行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倡捷運施工規畫時,先導公車要先行培養運量。(行政院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行政院院會由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長林繼國進行「2025至2028年公路公共運輸永續及交通平權計劃」報告,其中分析近年來全國大衆運輸載客量的變化指標,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指出,各縣市許多捷運路線同步在規畫施工中,現有的公車支持計劃,應該把這些發展中的捷運路線納入考量,支持縣市政府推動各項政策,讓公車客羣無縫接軌於未來的捷運。

蘇俊賓首先提到,根據交通部的報告數據,大衆運輸運量確實受到疫情嚴重衝擊,但已逐漸恢復,2023年全國的捷運系統相較於疫情前2019年只衰退不到2%,但公車運輸量雖然較疫情期間成長,但仍衰退23%,顯示不同運具之間存在競合關係,不能只看單一面向。

在考量乘客搭乘公共運輸需要習慣養成與運量培養的前提下,建議在捷運開通前的3至5年內,應規畫並支持類似捷運路線與班次的公車服務,也就是「先導公車」或「仿捷運公車」,培養乘客習慣,否則,在新設捷運的城市,營運初期運量恐怕都不會太理想。此一需求,不能自外於現有交通部對於公車的策略補助,希望中央大力支持地方政府,方能有效提升未來新捷運的運量和使用率。

蘇俊賓表示,政院要追求的總目標,應該是大衆運輸的運輸總量提高,而不是單純的公車運量提高,因此要有通盤、甚至相互呼應發揮綜效的考量。

以興建中的捷運爲例,如何在捷運路線開通的前幾年,就可以達到預期的運量運量,是除了工程外最重要的事情,這些是可以事先規畫補足的。

蘇俊賓表示,在這樣的思維下,捷運完工前,就先部署的先導公車策略尤爲重要,如何藉由先導公車和連接節點的配套,有效提升未來捷運的運量和使用率,並培養乘客的使用習慣,中央應該大力支持地方發展,結合未來捷運車站節點的新公車路線,也應納入政院支持地方政府公共運輸的範疇。

針對蘇俊賓的建議,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高度認同,希望能在捷運工程完成前協助民衆培養對未來交通工具的使用習慣。他也當場指示交通部與桃園市政府共同研議,擴大並精準實施此一計劃,確保在捷運開通後,能夠實現無縫接軌,提升公共運輸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