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央產房小區改造難題有眉目了

5月17日,本報報道了朝陽區惠新南里2號院2號樓的電梯維修難題現場探訪發現,除了電梯難修,還包括老樓漏雨消防設備老化等諸多問題。這些設備維修難的根源在於,該居民樓內有3家央產權單位基層社區協調困難,同時因爲政策存在掣肘,先維修改造還是先引入新物業成了問題的焦點。該問題報道後,得到了市區兩級的高度關注,5月20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現場,得知破解這一難題已經有眉目。

屬地街道明確短期工作計劃

屬地小關街道工委書記洪廣欣告訴記者,央產房小區在小關街道轄區內很多,均迫切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報道見報後,街道層面的相關職能部門制定了短期、中長期方案,抽絲剝繭逐步解開所有環節上的死結。

“眼看又要上汛了,得先把居民着急的事辦好。”洪廣欣說,報道發出後,朝陽區相關負責人專門到居民家查看情況,在本報報道提及的韓奶奶家,發現房屋漏雨有多個點位,有些地方和樓上鄰居安裝空調有關,有些可能和管道密封有關。經過研討決定,在雨季來臨前,居民家房屋漏雨問題由街道辦事處出資進行維修,將聘請有資質的第三方單位統一進行設計,在大宗維修改造計劃開始前,先進行系統的修補,保障今年汛期居民不再住“水簾洞”。

記者從現場瞭解到,除了房屋漏雨問題已有短期解決方案,關於電梯的問題,街道已會同市場監管所,共同督促電梯維保單位,保障電梯的日常安全及運維

找到居民“不歡迎”新物業的根源

此前的報道中提到,惠新里社區發放了有關引入新物業的《意見徵集表》,但居民對於引入新物業,尤其是產生物業費的相關事宜支持率不高。央產房小區居民依賴原產權單位多年,不習慣物業社會化管理僅僅是原因之一,在回訪中很多居民吐露了心聲,更多的顧慮來源於央屬產權單位“撤”了以後怎麼辦。

記者瞭解到,很多居民對“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政策進行解讀,認爲央屬產權單位在資金方面是有一定政策空間的。“說簡單點,就是現在的產權單位是有條件動錢的,如果同意引入新物業,產權移交了,以後的錢是不是就得居民和物業一起擔了?”

爲了打消居民心中的顧慮,洪廣欣表示,下一步將通過街道工委、社區黨委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和各央屬產權單位溝通,促成對居民樓綜合改造,把羣衆的事辦好。“目前小區的公共維修資金大約有170萬元,我們評估發現,這筆錢目前支撐不起改造工程,所以也要繼續督促各央屬產權單位一起配合,儘快籌措資金,通過綜合改造讓居民樓達到‘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標準,也好讓居民們安心。”

記者從屬地小關街道及惠新里社區瞭解到,目前相關各方正在按照《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要求,引導居民組建業委會,同時在新物業的選擇上也更傾向於將該居民樓納入其他物業管理的片區,由此降低物業運營成本,從而在物業費方面找到居民能接受和物業能承受的平衡點

“我們現在的大原則,就是希望各方把之前的委屈和難處都放一放,把羣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洪廣欣說。

記者還了解到,朝陽區房管局、市場監管局等多部門共同研討了有關央產房小區的管理難題,統計發現僅朝陽區便涉及大約1100個問題點位。市區兩級共同研究,積極推動央產房小區納入老舊小區改造成爲大方向。不過,在改造排序上,產權單位單一或規模較大的小區具有優勢,相比而言,涉及戶數相對少、產權構成複雜的老舊小區排序比較靠後,破解問題仍亟待相關政策的完善。本報記者 景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