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林比比鳥/不能說的事
我有一任老闆曾明確訂出幾件不能在公司討論的事,像是政治與宗教。以臺灣的宮廟覆蓋率和投票率,大家當然遵守不了,就連老闆自己也做不到。很多事情愈是禁止談論,反而引發衆人叛逆的慾望。在辦公室不宜談論的衆多話題中,薪水肯定是第一名。
我在菜鳥時期幹過很多蠢事,當然也沒少踩薪水這個地雷。某個假日,偌大辦公室只有我和一個同期進公司但不同部門的同事。休息時間閒聊,他抱怨起薪水。同樣的抱怨先前不知聽了幾次,但這次四下無人,我壓不住好奇心,他說出數字時,我因爲太震驚,居然脫口自爆了自己的。同事是好人,我說出的數字也讓他停格數秒。
那一天後面幾個小時,我趴在桌前勉強維持社會人的舉止,心裡的小人兒不知在地上滾了幾百次。原來,頻頻抱怨薪水低的同事還比我高了約兩萬元,這個差距讓原本因無知而滿足的我心情盪到低谷。我因此不快樂了好幾個月,甚至找了比我早進社會好幾年的學姊諮詢。當時高位副總的學姊仔細問了我與同事的經歷、入行時間、部門差別後,翻了好大白眼。她說我與同事的差別不只在於對方工作經驗比我多,主要是我待在做內容的部門,職稱至少有六七種,只要願意深耕,便能一步一步往上爬,可是同事的部門天花板低,一入行就要談到滿意的薪水,因爲能往上的空間有限。
學姊告誡我,在沒有脈絡的狀況下比較薪水毫無意義,千萬不要再跟人談論薪水,因爲不管誰低誰高,都會有人不開心。事實上,就算她不說,我也絕對不會再跟人談論此事,當時得知真相時,內心的震撼至今仍有餘威。
薪水之所以那麼敏感,或許因爲錢從來不只是紙鈔與硬幣,還涉及到個人安全感、自我價值認定,以及愛。從存款沒有上千萬,無法安心退休,到家族成員除夕團聚時的年薪比拚,甚至是對於父母分配遺產的種種情緒,錢簡直代表了尊嚴、價值,以及愛。只要有錢,便彷彿有了所有。對於這個充滿權威又轄區廣泛的字眼,人們不是談得太多,就是幾乎不敢談。
不過,人總會有活到豁出去的時候。離職之後,我試着想做一些之前沒做過的工作,像是屢次想問一家老闆娘一忙就陷入火山爆發的越南小吃店,是否可以讓我幫忙擦桌子與送菜,換來一個免費的越南法國麪包?在一條紮實的越南法國麪包之前,安全感、自我價值與愛都只是空虛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