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超百種減重藥進入臨牀,機構稱GLP-1市場競爭趨於飽和
在炙手可熱的減重藥開發熱潮中,正在美國舉行的“肥胖症周”(Obesity Week)會議上傳來多項研發進展。不過有機構數據表明,目前全球超過100種減重藥進入臨牀階段,絕大多數是基於GLP-1的治療方案,市場競爭已趨於飽和。
當地時間11月4日,阿斯利康在“肥胖症周”會議上報告了其口服小分子減重藥的研究數據。一項早期研究顯示,每天口服一次的GLP-1受體激動劑AZD5004/ECC5004讓患者平均體重在四周內減輕了5.8%,並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去年,阿斯利康同意支付20億美元,從中國生物製藥公司誠益生物獲得開發和商業化該藥物的全球獨家權利。這款GLP-1藥物用於治療肥胖症、2型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代謝疾病。誠益生物已經宣佈獲得了阿斯利康6000萬美元里程碑付款。
雖然該數據目前僅來自小規模早期研究,但阿斯利康方面指出,這顯示了口服GLP-1可以用作單一療法以及與其他小分子聯合使用的潛力。
迄今爲止,中國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與西方企業在減重領域已經達成多個交易,儘管數量仍相對有限,除了阿斯利康與誠益生物,還包括恆瑞與Hercules(現爲Kailera Therapeutics)以及禮來與信達生物之間的許可協議或收購。
目前在肥胖症領域,禮來、諾和諾德兩家公司佔據主導地位。但多家跨國巨頭公司以及本土創新生物藥企也正在快速跟進,包括開發服用更簡便的口服藥。
美國生物製藥公司Viking Therapeutics也在“肥胖周症”會議上披露了一項試驗報告數據,顯示其口服藥物在更高的劑量下能增加患者體重減輕的效果。
中國作爲巨大的肥胖症人口市場,已經成爲減重藥生產企業的必爭之地。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目前禮來、諾和諾德兩家公司用於減重適應症的GLP-1相關產品正在積極進行批准後的商業上市準備工作。
根據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最新分析預測,隨着中國肥胖症患病率不斷上升,到2030年可能有多達1.4億成年人受肥胖影響,接近總人口比例的10%;預計到2035年患病率將增加近一倍。
在這一背景下,大量國際和中國本土藥企將目光投向這一市場並不令人意外。該機構統計顯示,全球有90多家藥企正在研發減重藥物,至少有120種藥物處於臨牀開發階段,其中約30%爲中資藥企,佔研發管線資產(處於I期或更晚階段)的25%左右,絕大多數是基於GLP-1的治療方案。
彭博行業研究報告指出,從目前中國已經批准的減重藥來看,諾和諾德的GLP-1藥物和禮來的GLP-1/GIP藥物,與上海仁會生物和華東醫藥的GLP-1競品相比,在療效和便利性方面均表現出明顯優勢。
但也有多家中國本土廠商正在開發更具療效的產品。例如信達生物的瑪仕度肽(GLP-1/胰高血糖素)、恆瑞醫藥的HRS9531(GLP-1/GIP)和甘李藥業的GZR18(GLP-1)是中國注射用GLP-1研發管線中較具優勢的產品。
彭博行業研究預計,瑪仕度肽有望在2025年獲得中國批准,但恆瑞的HRS9531和甘李藥業的GZR18不太可能在2028年之前上市。
該機構還稱,雖然GLP-1藥物在肥胖症治療領域處於核心地位,但這類藥物競爭激烈且已趨於飽和,因此新模態藥物(如胰澱素)可能是支持與西方藥企達成更多長期交易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