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登臺 結盟創投打造次世代供應鏈
德商Continental co-pace公司與宇斻管顧(Mosaic Venture Lab)9日爲在臺合作辦公室揭牌。(圖/業者提供)
擁有「馬牌輪胎」商標名的德國公司Continental,透過子公司Continental co-pace來臺找尋新創公司和創新技術,由美商創投業成立的宇斻管理顧問(Mosaic Venture Lab)整合的平臺運作,在臺灣新創科技基地(Taiwan Tech Arena)設立合作辦公室,作爲臺灣計劃的第一步。
Continental是世界第四大輪胎製造商,自2007年收購Siemens VDO之後,已成爲全球前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年營業額超過400億歐元。Continental co-pace則爲其子公司,亦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找尋新創公司創新技術提供POC驗證、並於總公司供應鏈中測試,提供總公司創新產品方向。自2017年以來,CO-PACE已提供200多家新創公司POC驗證,爲尋求創新產品,其觸角遍佈美洲、亞洲、以色列等地區。
宇斻管顧爲設立在臺灣的新創投資加速器,創辦人Mr. Volker Heistermann具備豐富的汽車產業經驗,曾協助過全球汽車大廠奧迪、福斯等廠商於臺灣尋找創新關鍵零組件。兩家公司9日一起舉辦合作辦公室的揭牌儀式,欲透過雙方的合作發崛臺灣的資通訊產業能量,打造獨一無二的次世代車用電子供應鏈。
Continental co-pace亞太區總監邱殷樂表示,Continental積極於全球尋找創新零組件並協助產品驗證,藉由雙方合作加速於臺灣尋找潛力新創,奠基於臺灣的ICT產業優勢,提供次世代汽車供應鏈模組,以維持產業領導地位。
雙方此次的合作,預計將於一年內,達成20家國內新創企業/學研初創與德國Continental總部對接,若成功打入其供應鏈,預計將創造數十億美元產值,亦能協助臺灣的製造業轉型以及更多新創企業進入國際大廠供應鏈,在電動車需求大爆發的階段搶下灘頭堡。
宇斻管顧指出,去年3月自國發會公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以來,在運具電動化方面,臺灣已訂出市區公車和公務車將於2030年全面電動化,新售小客車和機車在2040年百分之百電動化的目標。此外,經濟部也加強推動補助在地生產、開發關鍵零組件及帶動內需市場等三大策略,助攻臺灣電車產業,並估計最快2025年電車產值達新臺幣(下同)6,000億元,加上其餘汽車整車、零件產值,可望成爲新興兆元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