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最強大腦”爭奪戰
證券行業的風雲,總是由“人”而起,又因“人”而息。
作爲整個行業的薪酬“天花板”,賣方分析師和研究所所長常常是人才流動的“熱門人選”,今年尤其如此。
初步統計,自2024年12月至今,不過3個多月,業內已經傳出了至少十名以上副所長以上級的王牌分析師離崗他投的消息。
這是頭部券商開始面臨人才流失的挑戰?
還是行業資源加速整合後中小券商獲得的發展機遇?
抑或是更大、更深遠的行業變革的開始?
陳果“跳槽”
在本輪跳槽中,中信建投研究所的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是最新宣佈的一位,也是各方面信息都格外確定的一位。
按照之前說法,陳果的下一站鎖定在東方財富證券研究,預計可能任職副所長。
陳果在去年開始的“抄底行情”中格外引人矚目,此前他是所謂業內知名的兩位陳姓策略分析師(“二陳”)中的一位。
但在經歷了去年的成功“預言”牛市到來,並堅定倡議A股“信心重估牛”的概念後,娃娃臉的陳果關注度大爲增加。
不過,陳果的離職他往的原因,外界並不是看的特別明白。
根據行業協會的官方信息,陳果是2021年12月加盟中信建投證券研究團隊的。
在後者(中信建投)這樣的頂級券商平臺上,他的職務也不低,爲董事總經理(MD)、研委會副主任、首席策略官。
如果真的前往目前名不見經傳的東方財富研究所,出任的也是副所長的話,在個人事業生涯上,感覺不僅沒有進步,甚至有“屈就”之感。
不過,陳果的離職獲得了“老東家”的祝福。對於陳果即將跳槽的消息,中信建投發出的回覆稱:“衷心感謝陳果先生在任職期間爲公司策略研究領域作出的專業貢獻,其信心重估牛系列研究成果獲得了客戶與市場的認可。”
中信建投還進一步表示:“祝願陳果先生在新的崗位上,推動東方財富賣方研究業務更上新臺階。”
同時,中信建投還不失時機的宣佈,接替陳果擔任首席策略分析師的人選後續將很快對外公佈。
“一代新人換舊人”的戲碼又要上演了。
洪灝“履新”
另一個目前基本確定動向的是“網紅經濟學家”洪灝的新的任職。
一口“粵普”、髮型總是斜衝向天的洪灝,曾長期在海外和中國香港地區工作,更給人“國際範”的感覺。
他畢業於對外經貿大學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曾在摩根士丹利亞太、中金公司、花旗集團、交銀國際等機構工作過,最近一份工作是私募機構思睿集團的合夥人兼首席經濟學家。
據悉,洪灝將加盟華福證券,任職華福國際(華福證券旗下子公司)的行政總裁。
但業界相信,加盟華福國際可能更多的是考慮洪灝的身份,洪灝未來更可能在華福的賣方研究業務發揮重要作用。
華福證券是一家註冊地爲福州、並由興業銀行控股的證券公司,近年發展勢頭很猛。引入洪灝或將是這家公司“重建”賣方研究團隊的一個大手筆。
洪灝的身份和個人觀點相當鮮明,他在社交平臺上擁有大量的粉絲,是百萬級粉絲的博主,同時,他也被業界認爲特別“敢言”的宏觀分析師。
這也是許多研究團隊對他既“愛”又“擔心”的原因之一。
2022年,他在種種原因之下,離開工作約10年的交銀國際,加入私募集團思睿集團出任首席經濟學家。
當年,一度傳言他加盟思睿集團後會親自操盤對衝基金,不過事後看,洪灝更加像是一個換了身份的“民間宏觀分析師”。
如果,洪灝順利確實迴歸華福證券系統的話,他會有一個更官方的身份來發表個人的研究觀點,而華福也將迎來一位很有人氣的資深分析師。
黃燕銘“是留是去”
在陳果和洪灝“蠢蠢欲動”的背後,還有一個賣方研究大咖可能在醞釀人事變化。
被譽爲“A股研究總教習”的黃燕銘,可能亦會變動其服務單位。
此前他已經在國泰君安任職了12年的研究所長,更早前是業內頂尖的申萬研究所的長期的業務副所長,瑞銀證券的研究所長。
業內盛傳,黃燕銘即將在滬上的另一家本土券商研究團隊任職負責人,雙方接觸已久,有關券商此前已經把原來的研究所長提拔任職其他業務。
但黃燕銘是否能順利完成“跳槽”程序,還頗有些程序上的考驗。
一方面,年齡作爲一條硬槓槓一直襬在那裡。另一方面,畢竟作爲他這樣的賣方研究大咖,“走”或“不走”都會引起業內的高度關注。
不過,有兩個“背景”可能讓這件事情的可能性有所增大。
其一是黃燕銘長期服務的券商,在今年初完成了與滬上另一家頂級券商的合併,未來可能即將進入部門級業務的整合過程。
兩大券商內很多業務線都是人才濟濟,包括研究和財富條線,這給了團隊內人才重新整合佈局的時間窗口。
另一個是細節是,早至2024年3月,黃燕銘已經從研究所所長的身份上卸任。當時的說法是聘任黃燕銘爲金融學院院長、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辦公室主任,財富管理委員會委員、首席策略官,任期三年,免去其研究所所長職務。
與此同時,傳言中他正在接觸的機構也悄然在爲未來的研究所所長“騰出空間”。
但恰如前文所說,黃燕銘是中國第一代行業分析師,在業內資歷極爲深厚,他如果更換門庭,必然會令邀請方研究業務的行業影響力和關注度大增。
簡歷顯示,1996年至2010年,黃燕銘歷任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證券分析師、研究所副所長。
2010年10月,黃燕銘加盟瑞銀證券,但僅短暫停留了不足兩年時間。2012年8月,黃燕銘加盟國泰君安至今。
王牌跳槽已成“風”
除去前文提及的幾位大咖,過去兩年內,賣方研究行業就不斷出現了知名研究所長和分析師跳槽的案例。
這確切的提示了,如今的賣方研究市場正在各種力量影響下快速“重構”。
僅去年末,就有以下知名分析師先後跳槽。
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鄭震湘,他於2024年12月重回國盛證券擔任聯席所長一職,此前他在方正證券擔任研究所聯席所長、電子首席分析師。
幾乎同期,業內著名非銀分析師孫婷,去年12月加盟東吳證券研究所,擔任首席戰略官、規劃創新部聯席總經理。她此前是海通證券的董事總經理、金融行業研究負責人,而且是新財富白金分析師,
還有一位是劉文正,他於2024年12月從民生證券跳槽至華西證券,並擔任執行副所長,他此前是社服零售行業的首席分析師。
其四是機械行業分析師張恆晅,他此前任職於海通證券,今年2月加盟西部證券研究所擔任業務所長助理。
其五是民生證券宏觀經濟首席趙宏鶴在去年末加盟國金證券,前同事李陽(建築建材行業首席分析師)也一同跳槽至“新東家”。
其六是宏觀經濟學家蘆哲,他於2024年11月率領團隊從方正證券加入東吳證券研究所。
其七是原華金證券研究所所長孫遠峰在今年2月,正式就任太平洋證券總經理助理兼研究院執行院長。
其八是孫彬彬,他曾任天風證券研究所副總經理、副所長,他於今年2月加盟財通證券擔任研究所業務所長、首席經濟學家。
其九是宋雪濤,他曾任天風證券原宏觀首席分析師,今年3月入職國金證券,並出任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什麼推動了人才“重組”?
用“肉眼”觀察也可以發現,這輪賣方研究行業的人才重組正在成爲一種趨勢。
而且,這種人才流動呈現“多極化”、“多層級”、“多種方向向”的流動特點。
從人才層級看有資深的研究團隊負責人另覓高枝,也有影響力超然的網紅和白金分析師“鳳凰新棲”;
從流動性方向看既有大型機構往中小規模機構流動,也有中小機構之間的互相流動;
從流動崗位看,有管理崗位向管理崗位流動,也有管理崗位和業務崗位之間的雙向流動。
一些業內的觀點認爲,這次的研究人才加速流動有很多驅動力:
首先,去年以來的公募基金研究佣金費率的“大幅下降”,改變了整個市場的人才和資金容量,也導致了許多研究機構的定位發生變化,這推動了研究幹才大加速流動。
其次,越來越明顯的行業兼併趨勢,也在默默的影響着從業者的預判,這推動了人才的進一步重組。
其三,在行業需求相對緊縮的環境下,人才出現了各種有邏輯的流動,比如,不少創業團隊開始收縮,核心人才迴歸大平臺,或是曾經熟悉的團隊重新聚齊“抱團取暖”等等。
其四,賣方研究常見的職業發展路徑,帶來的年輕人的職務躍升需求。一批新出名的知名分析師,在新的業務平臺上尋求職務和薪酬的“兌現”,也推動了人才的流動。
所以,這輪證券業“最強大腦”的流動,既是歷史“旋律”的重演,也綴上了新的時代“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