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夢想在這裡啓航

圖爲玉蘭小學學生們在收割高粱。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你的夢想是什麼?爲什麼要從小熱愛勞動?怎麼學好知識增長本領?在河北省臨西縣玉蘭小學,學校探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推出豐富的活動和課程,引導孩子們討論、思考並付諸行動,讓理想信念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走進河北省臨西縣東留善固村玉蘭小學校園,一陣歌聲傳來,“我是玉蘭精神傳承人,熱愛家鄉銘記心……”這是學生們每日必唱的校歌

環顧四周,名人名言、勵志故事隨處可見。10年來,這所以“最美奮鬥者”、全國勞動模範呂玉蘭名字命名的鄉村小學,不斷探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讓理想信念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汲取榜樣力量

走進玉蘭小學的每個班級,都有一幕別樣的“風景”:牆面貼滿了學生們的畫作,畫着各自的夢想。五年級的姜玉瑩想成爲一名治病救人的醫生,她刻苦學習,成績優秀;六年級的呂志尊想當作家,每週閱讀一本文史書籍……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你隨便問一個學生,都會告訴你自己的夢想。”玉蘭小學校長喬培服說。

喬培服說,10年前,他在校園裡做過一項調查,隨機詢問學生自己的夢想是什麼,結果令他很擔憂,很多孩子並沒有明確的人生理想,“根本原因在於他們不清楚爲什麼學習,所以沒有學習和進步的動力。”

深入思考並請教專家後,喬培服決定在學校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喬培服主導下,學校將呂玉蘭這一身邊典型,作爲抓好學生思政教育的生動教材,深挖玉蘭精神內涵,舉辦豐富活動,結合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創立了以“學榜樣、樹信仰、做主人”爲核心內容思政課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瞭解呂玉蘭的故事,玉蘭小學請熟悉呂玉蘭的老同志爲學生們講述她的生平事蹟,據此整理出了《呂玉蘭的故事》,從大量的師生學習體會中精挑細選,整理了《我心目中的呂玉蘭》,作爲“學玉蘭 做主人”校本課的基本教材,每兩週上一次課。

“校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輪流講玉蘭事蹟,演玉蘭故事,談心得體會,推舉身邊的玉蘭式好同學。有時我們還把課堂開到呂玉蘭紀念館、呂玉蘭故居,強化對學生的感染力。”玉蘭小學德育主任楊志峰介紹,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滋潤中,學生們逐漸樹立起明確的人生目標

注重習慣培養

在喬培服看來,幫助學生樹立信仰,是一個引導學生逐漸瞭解、認同併爲之努力的長期過程,絕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所能奏效的。爲此,他們在上足、上好思政課的基礎上,推出了長效舉措。

每週堅持開一次“學玉蘭,做主人,我最棒”主題班會;每週一舉行國旗下“學生演講”活動,內容主要是呂玉蘭的故事和身邊“玉蘭式好少年”的故事;每年3月舉辦一次“學玉蘭做主人”徵文比賽……“通過這些活動,校園裡形成了學榜樣的氛圍,學生們在潛移默化和相互砥礪中邁好每一步。”喬培服說。

玉蘭小學每週還對學生在學校做值日、在家做家務情況進行測評,引導學生像呂玉蘭一樣熱愛勞動,爭做生活的主人。六年級的胡建飛學習成績很好,但從前不愛勞動,有時還逃避做值日,學校開展勞動測評,他總是倒數。自尊心強的他覺得臉上掛不住,開始積極參與校內勞動,還主動承擔起學校門口衛生責任區的清掃任務

奉獻愛心,在校園裡蔚然成風。少先隊組織師生自願參加每季度一次的“愛心一日捐”活動,同學們捐出自己省下的零花錢,幾年來,他們用這些捐款爲殘疾學生買輪椅,爲生病的同學湊手術費等。

玉蘭小學把引導學生樹立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培養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的大愛精神當作育人的基本任務,通過“學玉蘭比愛心”等活動,培養孩子們成爲眼裡有光芒、心裡有世界的好少年。“學校引導學生每天爲父母做一件暖心的事,每天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每天爲同學講解一道難題……在點滴小事中培養孩子的愛心。”楊志峰說。

積蓄成長能量

“玉蘭小學探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良好效果,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和人品人格,爲他們的中學乃至大學階段積蓄了不斷進步的能量。”臨西縣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李秀芝介紹。

“學好知識長本領,爲國家出力”,是玉蘭小學許多學生的共同心聲。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就有了巨大的學習熱情,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玉蘭小學各年級的教學質量評估在全縣鄉村小學中一直名列前茅。孩子們也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學校男、女足球隊雙雙獲得全縣冠軍,男隊代表縣裡參加了全市比賽,女隊代表市裡參加全省比賽,均取得好成績;學校航模小組在全省比賽中有11人獲一、二等獎;小主人合唱團把校歌《學玉蘭 做主人》唱到了中國兒童中心的舞臺上。

培養孩子勤動手的習慣、愛勞動的態度同樣不容忽視。在玉蘭小學,每名同學都備有一塊擦桌布,把自己的課桌餐桌擦得乾乾淨淨。不僅如此,每天在家裡做適量的家務活,是全體學生自覺完成的“必修課”,學校勞動教育基地更是同學們都很喜歡去的地方。

目前,玉蘭小學的思政教育經驗已在臨西全縣小學推廣。“引導孩子們樹立理想、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爭做班級的主人、校園的主人、家庭的主人,他們將來才能成爲有擔當、能付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李秀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