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廠一代的小商品之都,不是義烏
在臺州這座靠海的城市,有宜人的美食、風光,也有數不盡的底氣。
文|Antik
編|曾寶氣
文章來源|九行travel公衆號(id:jiuxing_neweekly)
萬聖節活動尚未結束,爲聖誕節忙着備貨的海外商家,早已悄悄買爆台州。
聖誕樹燈飾、胡桃夾子擺件、樹脂聖誕老人……你即將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看到的聖誕佈置裝飾,可能都來自台州。據《台州日報》報道,今年6月至8月,台州累計出口聖誕用品8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胡桃夾子的出口額佔歐美市場約50%的份額。
聖誕節裝飾。(圖/pexels)
在繁華的江浙滬地區,台州顯得格外低調。忙着趕往義烏批發小商品的人,多半也不知道那裡賣的塑料日常用品,幾乎都來自隔壁城市。以及你趁“雙十一”線上購入的“拍1發4”塑料收納盒,也很可能同樣來自這裡。
大多數人初識台州,首先是沿海風光。地處中國黃金海岸線的台州居山面海,氣候四季分明,從唐代起,便是被詩人偏愛的山海水城。“台州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遼闊秀麗的自然風光,也是被詩聖杜甫實名認證過的。
台州市天台山景區。(圖/圖蟲創意)
除了自然風光,這裡美食資源同樣豐富,被譽爲“中國小海鮮之鄉”,好吃到電視臺、自媒體都爭相前來拍攝。一盤“蝦狗彈”,一碗台州薑汁面,一口當地特產黃岩蜜橘、玉環柚、仙居楊梅,再就着一杯天台山雲霧茶,讓人食慾滿足、脣齒留香。
台州“蝦狗彈”。(圖/圖蟲創意)
去台州旅遊,除了要有一個大容量的胃,最好還能有“鐵腿”和“鐵腚”的加持,只因列入文旅打卡點的天台山、神仙居、江南長城、蛇蟠島、雞山島各占城市一角。因爲景點分佈較遠,想要全部打卡並非易事,台州也經常被遊客戲稱爲“散裝城市”。
短暫來臺州的遊客愛它的風景、美食,但更讓人“離不開”它的,還因爲它在世界靠實力打出了屬於自己的名堂——“製造之都”。
全世界都有台州的痕跡
台州的特產,比生猛海鮮更硬核。這座擁有強悍工業製造力的城市,還素有“塑料王國”的美名。
可以說,在臺州生產的產品,幾乎涵蓋了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下至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的快餐餐具,上至奔馳的保險槓、寶馬的手套箱、飛機高鐵的零部件,都有台州製造的身影。
你家可愛的貓窩,也可能是“台州製造”。(圖/視覺中國)
收納盒、水壺、臉盆、牙籤罐、調料盒、行李箱……浙江在線台州頻道報道,全國有70%的塑料品產自台州。這意味着你出門遛個彎,所見的塑料產品,十有八九都產自台州。街角那些又大又結實的垃圾桶,很有可能也是台州的“土特產”。
台州製造的塑料椅子也出現在了巴黎奧運會的比賽場上,賺足了關注度。“台州造”的貨物,早已不限於國內流通,而是賣向了全球。據統計,2023年臺州出口超2500億元,佔全國10%左右。
看起來小小的塑料製品,如何撐起二線城市的千億產業?如果你聽說台州一家五口人各有一個廠時,千萬別驚訝,這在當地可能是一種常態。
台州一塑料廠內,工人們正在忙着趕製訂單。(圖/視覺中國)
台州市黃巖區,被稱爲“中國模具之鄉”,本地大大小小几千家模具廠,共同撐起了產品輸出。70多萬人口的縣級行政區,其中模具從業者就接近10萬人。走在街上,有可能對面過馬路的人就是同行、競爭對手。
一座城市的“卷”,讓台州塑料製品在全球出了名。品類全、產量多、質量高,隨着近年來電商平臺的發展,台州已經從默默無聞的小地方,變成靠實力低調出圈的城市了。
一片塑料的崛起
“台州製造”正在快速發展,但台州的成功,並不容易。
“沒有大型石油煉化廠卻成了塑料製品王國,不出產銅卻擁有閥門之都的稱號”,當許多人誇讚台州製造的奇蹟時,其實也暴露了台州工業在材料領域的欠缺。
台州的製造,可以說是一次“零資源”的逆襲。
塑料原料通常需要從石油、天然氣中提取。然而台州既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也與原料基地相距甚遠,能把中國的塑料產品“包了”,靠的是近30年來,不斷髮展的高效產業協作。
正在等待發貨的垃圾桶。(圖/視覺中國)
從原料到模具,從生產加工到市場銷售,台州內部幾乎完成了“一體化”。台州臨海市主導海產、航運,黃巖區擅長模具,玉環市則不斷髮展汽摩配用品、水暖閥門、機牀、傢俱四大產業。中國吉利汽車,也是從台州起家。
從上世紀50年代的零星塑料加工廠,到70年代生產鈕釦、牙刷等小型日用品,再到往汽車摩托配件、空調機電配件的拓展,台州產業走過無資源的尷尬,也擺脫了代工命運。
很少人知道,國內的第一個智能馬桶,也是台州人搗鼓出來的。
台州的智能馬桶展示廳。(圖/視覺中國)
2015年,一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在社交平臺上掀起了去日本購物的熱潮。在關於中國製造與海外製造的議論中,人們驚訝地發現,原來臺州“維衛”公司,早已研製智能馬桶20年了。
維衛的創始人金建國,就像大部分台州人一樣,靠經商白手起家。1992年,他在日本遊玩時,當地超高的智能馬桶普及率,讓他嗅到了商機。很快,他從日本買回智能馬桶蓋,嘗試和技術人員一起拆解組裝,進行研發。歷時三年,製作出中國第一個智能馬桶蓋。
但產品初上市時遇冷、智能馬桶品牌的缺失,也使得台州的智能馬桶產業無奈成爲海外智能馬桶的代工集散地。爲了擺脫代工命運,那幾年當地的廠商們積極成立自主品牌,不斷改進、創新。從結構到排水系統,如今的“台州造”智能馬桶,顯然已經完全脫離了日本模板。
台州的公共廁所也配備了智能馬桶。(圖/視覺中國)
2015年後,靠着累積的技術,飛出隱匿市場角落的台州智能馬桶、塑料產品、模具工藝,撐起了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而它們,也只是台州衆多產業名片的其中幾張。
台州,不只有“塑料”
翻開中國經濟的發展史,台州的地位不言而喻。
這裡有着發達的民營經濟。上世紀90年代,全國最早的小商品市場之一就誕生於此,比義烏還要走在前頭。特殊的地理環境,也孕育了台州獨有的發達、自由的商業文化。
在地圖上看,台州的東面抱海,其餘三面環山,這決定了它幾乎與浙江其他城市相隔絕。台州靠海,海洋文化基因裡的探險精神與“窮則思變”的危機感,也塑造了台州人樂於探索、喜歡闖蕩的個性。
台州沿海的小漁村。(圖/圖蟲創意)
外出做生意、在當地開辦工廠、搗鼓家庭小作坊,是台州人最爲常見的謀生方式。他們闖南走北,想方設法學技術,也因此走上了製造業之路,不斷摸索前行,才成就了今天的“製造之都”。
在城市經濟的脈動中,台州從不錯過任何一個潮信。“塑料製品王國”之外,台州還被稱爲“中國原料藥之都”。上世紀90年代,國外醫藥研發及產業趨於成熟,爲了降低成本,原料藥生產中心開始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台州得益於原有的化工基礎,以及近海的航運優勢,成爲了最先“吃螃蟹的人”。
海邊碼頭。(圖/圖蟲創意)
做模具、造汽車、做智能馬桶……在工業經濟的很多個領域,台州都走在創新與突破的前線。2008年,“限塑令”正式實施,面臨着轉型壓力和挑戰的台州企業選擇研發可降解塑料原料。有些企業還利用玉米、甘蔗等物質作爲原料,一步步摸索出了城市產業的升級。
一座城市的氣質可能有很多,台州除了人文風光的柔美秀麗,另一面則魯迅在《爲了忘卻的記念》中形容的“台州式的硬氣”——“頗有點迂”,卻不是“迂腐”,而是耿介自持,敢拼又有氣節。
台州市神仙居景區。(圖/圖蟲創意)
在臺州這座靠海的城市,有宜人的美食、風光,也有數不盡的底氣。再去台州嘗小海鮮,別忘了這座低調的海濱小城,遍地都是中國的“財與寶”。
本文經“九行 Travel”授權發佈
九行 Travel |《新週刊》旗下的新銳旅遊平臺
媒介合作聯繫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後臺回覆“進羣”加社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