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汽車公司在電動化轉型中投入巨資卻收效甚微
當地時間11月5日,日本鈴木汽車正式推出電動轉型計劃實施後的首款新車eVitara,與此同時該公司卻宣佈,這可能是公司一段時間內上市銷售的最後一款純電車型。
鈴木汽車社長鈴木俊弘表示,由於當前各地政府對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正在逐步退坡,加之外界競爭對手的強勢表現,此前“耗資350億美元,2030年以前推出四款電動汽車”的計劃可能會暫緩。公司正在密切關注市場動態,並跟隨市場趨勢決定後續車型的投放。
和曾在多個場合抨擊電動車的豐田前掌門人豐田章男類似,鈴木也支持日系車目前廣泛推崇的“泛新能源”概念。鈴木俊弘在發佈會上表示,公司不會放棄電動車研發,但也同時推進包括混合動力、合成燃料乃至印度的沼氣燃料等不同動力形式。
整體情況上看,多數日系汽車公司對電動化轉型(包括插電混合動力)均在宣傳層面有着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像鈴木這樣一直搖擺不定的態度,仍然是主流做法。而鈴木之所以能夠保持這種態度,主要因爲其48%的年銷量來自印度市場,而該市場仍然高度依賴燃油車。
其他日系汽車公司在全球市場的銷量來源更加多元化,但由於普遍採取較爲被動的電動化轉型策略,幾乎所有公司在2024年後都面臨了市場表現下滑的局面。與此同時,公開數據顯示,日本汽車巨頭們在資本支出和研發投入方面持續突破歷史最高水平。
在整體業績普遍下滑的大環境下,這種大規模的投入已顯著增加了企業的經濟負擔,暴露出其轉型策略的滯後性。日系汽車公司在面對轉型的必要性時,仍顯得猶豫不決,這種態度也進一步影響了公司未來的發展。
以多年佔據全球銷量冠軍的豐田爲例,在2024財年上半年,該公司全球產量下降7%,爲四年來的首次下降。豐田稱這是由於熱門車型在日本市場認證失敗醜聞所導致,同時也受包括混動車普銳斯的召回等因素影響。需要注意的是,豐田在另一大主要市場中國的產量下滑了17%,而在中國卻未受到認證醜聞的影響。
豐田在電動車轉型上的推進力度同樣令人迷惑,同一時間內,豐田取得了近8萬輛、同比上漲32.5%的電動車市場表現,豐田也預計未來幾年電動車銷量將大幅增長。但在這種預期下,豐田卻大幅削減了2026年的電動車生產目標,100萬輛的預測相比此前的規劃下降了接近1/3。
日本第三大汽車製造商日產在推進轉型的態度上較豐田更爲積極,但面臨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相關消息顯示,受到北美市場需求不振的影響,日產汽車計劃在2024財年將其主要車型的北美產量削減約30%。這一策略變動可能危及其全球銷售目標的實現,該目標爲365萬輛汽車。
在2024財年第一季度,日產的營業利潤同比急劇下降99%,全年預計下降12%,主要市場美國的銷量下滑尤爲顯著。
日產此前在9月曾表示,公司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視爲實現更廣泛電動車採納前的關鍵過渡。日產計劃於2020年代末推出自主研發的PHEV,屆時可能已錯過市場的最佳入局時機。
與此同時,日產正在考慮與合作伙伴三菱汽車合作,向本田汽車供應PHEV,後者在日本市場尚未推出此類車型。此外,日產和三菱還計劃成立一家合資企業,提供採用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機器人出租車服務及家用電動汽車電池存儲等服務,但相關具體時間表尚未公佈。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對電動化轉型持保守態度的的北美市場,現在也開始見證電動車銷量的持續增長和混動車需求的旺盛。鑑於日產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持續不振,公司在北美市場的產品佈局亟需反思和調整。
本田是日系三巨頭中最爲堅定的改革派,和豐田及日產相同,該公司同樣在中國市場面臨份額流失的困境,但其2024第一財季卻創造了歷史最高單季營利,這得益於其全球範圍內摩托車和除中國市場外混動車型的強勢表現。豐田強調了至2040年僅生產全電動或燃料電池汽車的目標維持不變的轉型計劃。今年5月,本田將其電動汽車投資翻倍,達到650億美元。
在電動化領域,本田似乎已經嚐到了暫避激烈市場和領頭羊鋒芒的甜頭。截至8月,本田自今年3月起在美國市場推出的首款SUV車型累計銷量已破萬輛,其中僅8月單月就超過5400輛。並在隨後的三季度賣出超過1.26萬輛,緊隨特斯拉和福特Mustang Mach-e之後,位列最暢銷電動SUV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