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伯華 | 無錫舊時的救熄會
作者 榮伯華
我國現在各地的消防隊都是官辦的事業單位編制,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管理,也受地方政府領導,歷史上一度曾是公安(武警)編制。
舊時沒有官辦的消防隊,只有民間籌資自辦的民間組織“救熄會”,老百姓口頭上則叫“救火會”,不但城市有,農村也有,城市按地段設立,農村大的村一村一個救熄會,小的村幾個村設立一個救熄會,這是一種民間的自救組織。清名橋附近隔河相望就有兩個救熄會,南上塘(今南長街)的是坎宮救熄會,記憶中其編號好像是南十一救熄會,地址在鎮塘弄口,南下塘的叫海寧救熄會,其編號爲南三救熄會,地址在花園弄口。
大窯路地區方圓區區2.5平方公里,卻有着兩個救熄會,一個是伯瀆橋堍的清安宮救熄會,其編號爲南七救熄會,一個是前塘浜橋旁的烏浩宮救熄會,其編號爲南五救熄會,兩處救熄會僅相差六、七百米。大窯路地區爲什麼會有如此分佈密度高的救熄會呢?因爲大窯路地區到處堆有柴草燃料,還有窯裡搗出的窯灰餘燼,大窯路地區的民居又都在窯旁,房屋密度又高,極易引發火災事故,所以大窯路地區歷來對消防安全十分重視。
民間歷來將消防設備叫作“水龍”,認爲龍是主管水的,既能吸水也能噴水,是火的剋星,所以往往把停放水龍的地方比喻爲“龍宮”,冠名爲某某宮。
解放前乃至解放後的一段時間,農村救熄會的消防設備都是手撳式的木製水龍(木唧筒),兩邊各一個人此起彼伏的用力壓水,由於沒有吸水管,水源還必須不停地從附近河道用水桶挑來,然後注入木水龍,但由於木製水龍的泵水效率低,出來的水柱僅酒盅那麼粗,木製水龍不但出水量小,而且水柱射程也不遠,移動時還要肩挑人擡,有時一個村子失火,往往需要周邊村子的水龍趕來幫助救火,由於當時農村都是鄉間小路,即使城裡有消防車也無法到達。
大約1954年左右, 有一天的傍晚,伯瀆橋堍老宅東邊鄉下的農村失火了,黑煙滾滾直衝雲霄,黑煙中閃動着火光,空氣中還夾雜着些許煙焦味,好像火場離我家不遠,於是我們幾個大孩子興奮地結伴跑去看救火了。看看火光好像離家很近,其實還是蠻遠的,跑了20多分鐘纔到達失火的村子,只見有兩隻木水龍在射水救火,有十幾人在用水桶來回挑水送水,但仍然壓不住火勢,這時我深切感受到課本上學來的“杯水車薪”這句成語的意境了。眼見着幾間着火的房子的房樑已在燃燒,如果撲不滅,整條村巷將有可能被大火燒燬,指揮救火的水龍隊員,使出了狠心的最後一招,指揮人把兩邊未燃着的房子各扒掉了一間,以隔絕火源,避免火勢漫延。救火現場一片忙亂,充滿了救火人員和村民們的吶喊聲。大火撲滅時,吶喊聲變成了哭喊聲,村子上着火房主以及被扒房子的房主席地坐在場上撕心裂肺地哭泣着…。
解放前,無錫城裡大部分救熄會配備的都是手撳式機械活塞泵消防車,這些手撳式機械活塞泵消防車與農村的木水龍已不可同日而語了,首先,它有鐵質輪子,可拖動,其次它有吸水管,直接可從河道或池溏吸水提供水源,它的出水量和射程也比木水龍強,由於這些消防車早期都是舶來品,因此老百姓把它稱作“洋龍”;當時,市裡也有少數經濟實力雄厚的救熄會,他們已配備現代形式的消防車了,這些消防車大都是用美式吉普漆成紅色後改裝的;當大部分救熄會的消防水龍尚處於手撳式機械活塞泵階段時,大窯路伯瀆橋堍的清安宮救熄會就是現代的新式消防車了,以汽油機爲動力,驅動高壓消防水泵,使用現代帆布水龍帶,可射高20多米。伯瀆橋堍的清安宮救熄會是南門地區規模最大的救熄會,就在窯業公所附近,正對伯瀆橋,四層樓高,底層水門汀鋪地,停放紅色消防車,頂層爲露臺,既可晾曬經使用受潮的帆布水龍帶,又是瞭望露臺,可俯視整個大窯路地區,哪裡有火情,一目瞭然。可惜這大窯路上的一景,這座頗具規模的清安宮救熄會在1959年伯瀆港拓寬時拆掉了。
清安宮救熄會的消防隊員全部是業餘的,有業餘消防員七、八人,一有火情,緊鑼密鼓般敲響小鑼,業餘消防員聽到鑼聲,立即扔掉手裡活至救熄會集合,消防車立即出車,由於大窯路地區道路狹窄,因此清安宮救熄會的消防車不是汽車,而是橡膠輪胎的拖掛車,靠人力快速奔跑邊推邊拖。消防員雖然都是業餘的,但消防車有懂技術的根祥師傅定期拆機用汽油清洗保養。我們孩子好奇性強,每次消防車拆機保養時,都會靜靜地站在旁邊看完全過程。
每隔一段時間,消防車就要進行演習活動,以確保隨時可以出車上水,我們老百姓稱之爲“校洋龍”,“校洋龍”是我們孩子們盼望的日子,消息靈通的孩子往往會奔走相告,某某天要校洋龍了,不要錯過觀看的機會。
每次演習都會把消防車拖到伯瀆港旁邊,汽油發動機開動,消防車泵水,射出高高的水柱。“校洋龍”,是我們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不光小孩喜歡觀看,大人也喜歡觀看,伯瀆港兩岸擠滿了大人小孩,消防車的水柱往東射向伯瀆港的上空,這時東面天空上,由於水氣飛濺會出現一道美麗的彩虹,引來了觀看人羣的陣陣歡呼聲,這是大家最歡樂的時刻。每次“校洋龍”約持續半個多小時。記得有次“校洋龍”曾出過一次小事故,那是水槍一個不小心歪着射向了人羣,高壓水柱把我一個姓蔡的同學的眼睛射出血來了,大家都擔心把眼睛射瞎了,所幸後來未有後遺症。
現在的消防車出車都是“嗚啦嗚啦”的警報聲。舊時的消防車出車 是敲小鑼的,隨車專門有一人負責毃小鑼,出車奔赴火場時是敲的緊鑼,人們一聽到密集的鏜鏜鏜緊鑼聲,就心頭一緊,哪裡失火了?趕緊躲閃路邊讓“救火洋龍”快速順利通過。每當救火結束,“救火洋龍”回救熄會時,敲的是“鏜、鏜钂”的有節奏的散鑼,人們每聽到這種鑼聲,就會心頭一鬆,火災撲滅了,“班師回朝”了。
由於大窯路地區對消防工作的重視,也由於那些業餘消防隊員的敬業,以及窯主對消防工作的財力支持,因此,雖然大窯路地區是火警易發地區,但幾乎沒發生過什麼較大的火災事故。
作者簡介
榮伯華,1942年出生於無錫市榮巷,1943年定居無錫市大窯路伯瀆港畔。一汽無錫柴油機廠政工幹部退休,擔任政工幹部前曾從事長度計量技術工作多年,業餘愛好學習中醫學和文史隨筆寫作。
關於江南文化播報
江南文化播報是一個關注江南,講述江南,播報江南的公衆號,文章部分來自江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江南文化》雜誌。歡迎廣大作者惠賜大作,以文會友,歡迎關注傳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點擊公衆號名片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