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股市築底?高槓杆債務風險出清是關鍵!
大級別熊市由什麼因素決定?
廣發證券分析師戴康、李學偉認爲,資產價格研判的要點“位置”、“邊際變化”。縱覽全球主流股指的歷史,大熊市大多可以歸因於“債務週期”。如上世紀90年代庫存週期等傳統週期性因素在日股失效,正是債務問題早期的典型特徵。
從海外經驗來看,長債務週期的問題是海外大級別下行背後的共同記憶,而大級別反轉的出現都要等到債務風險實現顯著出清。
大熊市往往與高槓杆債務相關
分析師指出,從全球主流股指歷史表現來看,大級別的熊市週期是罕見現象。當股指連續出現半年線陰線時,往往指向存在高槓杆債務問題。
以1930S的美國和1990S的日本爲例,兩國在這一階段都經歷了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所定義的“典型通縮債務週期”,即:
分別來看:
美國:1920S科技週期驅動經濟繁榮,債務融資規模不斷擴大,資產泡沫開始出現,金融環境收緊後,資產價格崩潰,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
日本:廣場協議後日銀持續寬鬆,槓桿驅動經濟增長投資回報率攀升,但日銀加息擠泡沫後資產價格迅速崩潰,居民部門信心下臺階,經濟陷入需求不足供給過剩的長期通縮階段。
那麼,債務週期與股市的關係如何演繹?
分析師援引達里歐《債務危機》指出,典型通縮性長債務週期的演繹可以分爲6個階段:
分析師指出,從資產價格的表現來看,海外股市大級別拐點的形成有賴於槓桿率的見頂並趨勢回落。牛市形成於泡沫之中,大級別底部的構築則成型於蕭條階段,以金融危機期間的美國爲例:
分析師還強調,如果股市但在股市下行的過程中,如果槓桿率尚未見頂回落,那麼所形成的底部可能會被突破,或再次出現深度探底,即債務風險的出清並不充分,以90年代的日本爲例:
總結一下,海外經驗告訴我們,股市長時期、大級別下行往往與高槓杆債務問題強相關。在前期寬鬆政策等因素推動的繁榮泡沫到頂峰之後,央行往往需要被迫提高利率,冷卻過熱的經濟,戳破泡沫,如果企業和居民部門槓桿率過高,這一過程通常伴隨着資產價格的崩潰,居民部門信心下臺階,國家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
根據瑞·達利歐的觀點,在通縮性長債務週期的最後階段,可以初見經濟活力與資本形成的復甦,但這一過程通常經歷5-10年才能達到之前的峰值。
正如分析師所言,牛市形成於泡沫之中,大級別底部的構築則成型於蕭條階段。資產價格的大級別拐點需要等到槓桿率顯著見頂回落。如果債務風險出清不充分,資產價格的底部可能還會再度突破。
本文主要觀點來自廣發證券戴康(S0260517120004)、李學偉(S0260522070010)撰寫的研究報告《債務週期下全球股市大底如何形成》,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