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日月潭山區大驚喜 遇見真實版《冰原歷險記》錐果

小西石櫟的果實,與鼠奎特追逐的那顆堅果,外型幾乎完全一樣。(沈揮勝攝)

日月潭周邊山區的小西氏石櫟,果實正在成熟。(沈揮勝攝)

卷鬥櫟外型吸睛,但在日月潭地區,今年果況不佳。(沈揮勝攝)

火燒栲果實可以食用,是山居小孩野味零食潭區步道不難發現。(沈揮勝攝)

鋸葉長尾栲也是日月潭邊常見的殼鬥科植物。(沈揮勝攝)

大埔石櫟果實碩大。(沈揮勝攝)

冰原歷險記片中最搶戲、最爆笑的遠古松鼠「鼠奎特」屢追不得的那顆堅果,其實在臺灣還有不少的「現實版」。日月潭山區有一種能結出外型幾乎一模一樣錐果的殼鬥科植物「小西氏石櫟」,近來果實正成熟,潭邊步道或周邊的魚池鄉各村山區,都有機會看到。

臺灣至少有44種殼鬥科植物,大多數的品種,都在秋末冬初落果。最近,日月潭山區形形色色的「小斗笠」、「小陀螺」常給民衆驚喜。

它們包括山居民衆經常提及的杜仔柯仔赤校、栲、櫧和櫟等,能夠結出類似栗子的錐果,有些種類還可以吃,是昔時山區孩童最喜愛、也最難忘的零食。

日月潭周邊山區最常見者,莫過於小西氏石櫟和青剛櫟前者個頭不小、後者是臺灣黑熊主食,它們的外觀都神似陀螺;蓮華池地區最吸引人的是「卷鬥櫟」,顧名思義,它們長得酷似人頭戴斗笠,但今年果實不多、稀稀落落。

另一種巨無霸錐果叫「後大埔石櫟」,因量稀且個頭壯觀,早被熟門熟路的民衆鎖定,今年魚池山區有幾株結了數百顆果實,可惜九月下旬就已快被摘光學術界看得好心疼,指此舉意同阻礙繁殖,呼籲遊客零星撿拾無妨,可別貪心大量摘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