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15日登場 聚焦稅改、新質生產力

延宕多時的中共廿屆三中全會將於明日登場,這次會議被認爲將牽動未來五至十年中國大陸經濟與政治政策動向,因此受到外界高度關注。華爾街日報整理針對此次會議的觀察分析,提出財政改革、稅改、房地產刺激措施、全國統一大市場、新質生產力、社會改革和金融改革等領域值得關注。

報導稱,房地產是大陸地方稅收的主要來源,在房市持續低迷下,分析人士預期,三中全會將考慮爲地方政府開闢新的收入來源,並可能指示中央政府承擔更多地方政府開支,會議也將討論中央政府從房地產開發商手中購買存量房的可能性。

在稅改方面,大陸有十五類商品適用消費稅,包括汽車和奢侈品,稅收目前全數上繳中央財政。分析人士認爲,讓地方政府共享這部分稅收有助於緩解地方財政壓力。此外,目前大陸消費稅主要是在生產環節徵收,若能改爲在購買環節徵收,將能鼓勵地方政府更積極促進消費。

面對依然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問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二○二二年提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概念。匯豐環球研究指出,政策制定者可以藉由加強制度和監管基礎,使其「與歐盟禁止國家援助的規則有一些相似之處」,或是尋求制定一些標準,推動區域經濟之間的合作,減少競爭。

而習近平在二○二三年提出的「新質生產力」也將進一步發展,象徵大陸正努力擺脫房地產等傳統增長動力。隨着西方對大陸電動汽車、太陽能板等產品的關注逐漸提高,新質生產力預計會在三中全會引起特別關注。

綜合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和匯豐經濟學家的報告,面對人口萎縮與老齡化等問題,大陸官方可能會深入討論退休年齡和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如加強對農民和農民工等低收入羣體的公共政策支持,擴大社會安全網和壯大中等收入羣體的政策將成爲重點。

最後在金融改革方面,報導稱,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已經銳減,因此官方將更強調國內開放的營商環境。巴克萊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稱,這可能意味着未來投資中國的電信和醫療健康等行業會更加便利。隨着北京考慮推出與利率和匯率掛鉤的衍生商品以吸引海外投資人並提高人民幣資產的接受度,金融業也可能進一步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