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警判無罪吵翻!精神科醫曝「能做3件事」…少點口水:大家身邊都有未爆彈

▲鄭嫌被診斷出患有思覺失調症一審獲判無罪。(圖/記者翁伊森翻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鐵路勇警李承翰遭刺身亡,鄭嫌經精神醫師鑑定患有思覺失調症而判處無罪,引發外界一片譁然,醫師甚至遭出征,昨(1)日在臉書千字文還原開庭真相,仍難平網友怒火。精神科醫師楊仲豪PO文,這是一場「沒人開心的判決」,既然無法改變司法鑑定報告或判決,國人能做的「只有這3件事」,少點謾罵、多點實務行動,才能消弭不安。

同樣身爲精神科醫師的楊仲豪,在粉專《楊仲豪 精神科醫師Dr.Yang 心靈思議發文:「沒人開心的判決」,司法鑑定精神科醫師依照專業做判斷,法官則依照結果法律專業給出相對應判決,但結果讓被害者家屬委屈,多數社會大衆無法接受,網友甚至出征鑑定醫師及審判長,「究竟爲什麼一個判決,能讓所有人都不滿意?」

楊仲豪認爲,資深法官不會不清楚判死是簡單且可讓大多數人滿意的決定,「她和鑑定醫師一樣,比起簡單的方法,選擇了堅守自己的原則(依照各自專業進行判斷)。」若國人不認同該判決,但認同法官及醫師的專業,那該檢討的是法律本身。

▲面對鄭嫌一審無罪判決,勇警李承翰父親無法接受。(圖/記者翁伊森翻攝)

提及核心問題,楊仲豪認爲,「大家如此生氣的原因其實不就是想要我們的社會更安全嗎?所以懲罰犯罪固然重要,防範悲劇再發生更加迫切。」核心問題應是防止精神病患暴力。然而,近幾年思覺失調症患者所犯下的重大刑事案件,在發病前時常會有妄想、幻覺,而出現失控之舉,「患者人數光是列管的就可能超過十萬,加上沒有進行治療的黑數很可能超過二十萬。」

楊仲豪坦言,「若你對此很憤慨,甚至感到恐懼不安,你不能改變司法鑑定報告或法官的判決,你還是有可以做的事情-我想請你一起幫忙治療『思覺失調症』。」他解釋,這些患者大腦生病了,無法控制思想和行爲,而最好防止暴力的方式就是治療,最簡單的治療就是不中斷服藥,且越早越好。

▲李承翰公祭現場同僚情緒激動,難掩悲痛。(圖/NPA署長室)

大多數患者和家屬一樣沒有病識感,因此很難早期治療,也難持續,因此楊仲豪提出大家「能做這3件事」:

1.發現周圍可能的患者(可能你的親人,你的朋友,你的鄰居,發病年紀大多是十幾二十歲,症狀可能是思想行爲怪異,或是功能退化),勸告家屬或本人早期進行「醫學」治療,不要心存僥倖或拖延!

2.如果暫時沒有危險,但是很難帶到診所或醫院,可以先聯絡社會醫療體系(衛生局社福機構,願意接受轉介的身心科診所或醫院),一起商討對策,千萬不要放棄!

3.如果已經有自傷傷人之虞或行爲,可以聯絡警察和EMT(社團法人中華緊急救護技術員協會)強制送醫。

楊仲豪分享多年前處理未就醫的精神患者,大家身邊可能都有些疑似患者「像是未爆彈」卻不知如何處理,「大家一起把該治療的人找出來,不要歧視,不要指責,協助家屬或病患就醫,營造友善的就醫環境,纔是避免下一個悲劇發生的方法。」

此外,楊仲豪也提出3點政府能做的事,包括積極宣傳思覺失調症資訊;建立順暢的社區醫療系統之間連結管道,不是隻是流於形式上的訪視;對於不願意就醫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服藥方式。他認爲,「能做的其實很多,少一點謾罵口水,多一點實務行動,如此才能真正讓不安消失、改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