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前置倉模式大拆解

山姆現在享受着熱度較高的關注度,也是零售業競相觀察模仿的領頭企業。作爲會員店的全球及中國市場的雙領先企業,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達28年之久的山姆會員店,已經擁有多個獨一無二的領先能力。除了較高的爆款自有品牌和高度本土化的供應鏈體系,山姆會員店的線上業績佔比,同樣也是全球和中國同行業的雙領先。

關注山姆線上業績的一個最大理由,在於如果沒有線上業績,山姆總體業績面臨砍半。同時,中國是全球各國最會做電商的國度,但是一個美國企業,卻在中國市場,按照前置倉這種純粹的中國電商模式,玩出了業績水平和模式創新均領先的全新高度。

近日,沃爾瑪發佈的財報顯示,沃爾瑪中國2025財年Q2(截至7月31日的三個月)淨銷售額爲46億美元,同比增長17.7%,可比銷售額增長13.8%,電商業務淨銷售額增長23%。沃爾瑪表示,Q2財季的山姆業態及電商業務表現持續強勁。中國電商滲透率達到49%,同比去年增加超過200個基點。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沃爾瑪中國的兩大業務板塊中,沃爾瑪超市的知名度肯定是遠高於山姆會員店。但是在業績層面,正在倒過來。近年來,無論是沃爾瑪中國的整體業績,還是財報中提及的電商業績,真正帶動增長的主力是山姆會員店,以及其以前置倉模式爲依託的電商業務。

此前曾有業內人士推算,沃爾瑪的電商業務可能“高達60%都來自山姆的前置倉”(備註:來自張陳勇的一次演講,最新信息是沃爾瑪中國電商銷售佔比55%,考慮沃爾瑪門店電商銷售佔比較少,推測山姆店電商銷售佔比60%,大概378億元)。這一推算沒有辦法得到更多證實,但是至少,山姆前置倉的業務佔大頭是業內共識。

假設前置倉真的是一個“有人格”的物種,那麼此刻“前置倉”應該喜極而泣。因爲前置倉是中國零售業爲數不多的完全獨創的一種商業模式,且一路走來,備受爭議。無論是侯毅所說“前置倉不可能盈利”;還是每日優鮮的倒掉,都給前置倉的發展蒙上了巨大的陰影。而山姆近年來的迅猛發展,特別是用前置倉“補缺”會員店實體店佈局的打法,算是一定程度上給前置倉翻案了。

一般認爲,今天山姆會員店在中國大約擁有不超過500個前置倉,其客單價可以在200元以上。

另一方面,山姆前置倉能夠成功,也確實因爲其某種程度上是獨一無二的。從一般分類而言,前置倉分爲自營和平臺兩種模式,平臺模式的代表做法是美團的閃電倉,本質上是挑選一些平臺認爲有優勢的垂直業態小店做加盟,平臺更多承擔營銷和履約。前置倉最早出現的則是自營模式,品類以生鮮爲核心品類,代表企業爲叮咚買菜。除此之外,盒馬的倉店一體模式,其實如果把門店理解爲類中心倉的話,也可以說是類前置倉自營模式。

山姆前置倉本身也是自營前置倉,但是我們認爲,其邏輯無論是和平臺前置倉,還是其他自營前置倉都不相同,這也是重新理解去前置倉乃至即時零售發展的一個契機。

店與倉的關係

理解山姆前置倉,第一件事是釐清店與倉的關係。這是核心。

前面說到了,盒馬是店倉一體,而叮咚買菜是有倉無店,山姆是店倉分離+協同的關係。更加準確來說,供應鏈關係和庫存管理是分離的,選品邏輯和會員關係是協同的。

一般認爲,山姆是一個門店最少對應6-7個倉。所以從架構上就可以看出,山姆前置倉確實與其他自營前置倉都不同。

而山姆門店與前置倉的關係,表面上是在同一個城市地理區位上,A點、B點、C點、D點…的關係,但是實際上這是導致行業看不懂的最大迷惑點。因爲山姆的門店和前置倉在物流邏輯上並不母子倉。

所謂母子倉,在疫情期間曾經有零售商嘗試過,就是一個門店帶10個小倉,這一個集羣其實是共享一套庫存,是相互補貨的分佈式物流。

但是山姆門店和前置倉,是平級關係,從物流角度看,他們都屬於二級物流配送。山姆門店和前置倉關係的本質,其實是同一家零售商門店業務與電商業務的獨立又平級的關係。這也是當下零售業轉型最經典的命題。

山姆是從2018年開始嘗試國內市場的前置倉模式,當時就是按照電商業務的邏輯來做。從電商的角度看,首先是貨架上售賣哪些商品,前置倉的貨盤和山姆門店是有區別的。山姆門店大約4000個SKU,但是前置倉又精選到2000個左右,以高頻的生鮮、鮮食、食品、快銷品爲主打。值得注意的是,從貨盤的角度看,山姆前置倉與叮咚買菜等的選品邏輯並無核心差別。反倒是前置倉更大的樸樸超市與這兩家有些差異,樸樸超市的耐用品比例更多一些。

然後在履約方面,依託自建配送或京東到家,時效上也是1-2個小時之內,可以理解當日達或者半日達。

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平平無奇的出招,奠定了今天山姆中國的江湖地位和發展勢頭。山姆前置倉自身的業績增長了30倍,目前應該是自營前置倉行業第一。

業內流傳着兩個數據,第一是零售業很重要的坪效。山姆其前置倉的坪效可以到13萬/坪。第二個數據來自研究即時零售的專家張陳勇,他認爲山姆前置倉均訂單可以達到1000單/每天。以上兩個數字,都讓同行望塵莫及。

對於很多零售商來說,在門店的基礎上做電商業務,零和博弈的問題總是不可避免。即使是電商業務可以通過合理的績效考覈計入門店,但是客流的流失對於實體門店的影響仍舊是巨大的。第一是門店失去了“逛”的價值,意味着衝動消費和關聯銷售不復存在。第二是傳統超市賣場周邊都有很多搭配的小業態,從餐飲到服務,客流下滑意味着超市的商業地產的價值也沒有了。第三是都去手機下單了,誰來門店購物?門店客流下滑,門店的固定成本和收益就會倒掛。

但是山姆的店員卻不擔心這樣的問題。很多人都有體會,在山姆門店,有些時候想買的太多帶不走,山姆的店員還會勸你,可以小程序下單,我們也可以送到家。

換句話說,在山姆這裡,店和倉的關係是真正實現了“協同”。那麼原因是什麼?

流量與用戶的價值

在談及真正的原因之前,我們還要回溯一下,過去前置倉發展的困境是什麼?業內談及比較多的是損耗,損耗分爲兩種,一種是物流損耗,運輸當中的折損;一種是經營損耗,翻譯過來就是沒賣掉的積壓。損耗的大頭,還是在於東西賣不掉。

前置倉做的是有限流量的生意,叮咚買菜就一直認爲,是復購而不是引流,纔是前置倉的生命力。前置倉如果有經營損耗,自然就是復購率做的不好。

不過這又帶來另一個問題,選擇過於豐富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並不是前置倉的錯。中國零售業各方混戰空前激烈,這是客觀事實。一個城市的街頭巷尾,很多時候各個不同的業態是混戰一團,再加上電商的高度發達,所以中國消費者的渠道選擇是空前豐富的,也是極度不穩定的。即使這樣,近年來還不斷有新的渠道形式冒出來,比如社區團購,零食折扣等,這個情況可能全世界只有中國存在。

這種情況下,復購這件事的難度也會被放大。很多時候不是某家門店的商品不夠好不值得復購,而是有太多的流量拐點可以拐走你的用戶。

所以從這個維度來說,即使是有限流量的生意,如何運營好自己盤子裡的這點流量,也是個大事情。

說回到山姆,確實是由於會員付費模式的存在,使得流量難題對於山姆天然不存在。因爲對於付費會員來說,他們“天然”有持續消費的動力。但是如果用更長的眼光來看,其實這也是選擇的結果,而不是模式使然。

曾經負責沃爾瑪電商業務的陳志宇早年接受採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意是山姆發展的速度,其實趕不上用戶增長的速度。要知道更早的時期,由於業績不佳,沃爾瑪全球總部一度考慮過要不要停掉中國的山姆會員店。

換句話說,山姆從開始做APP開始就沒有流量壓力,並不僅僅是賣會員卡的功勞。而是它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市場需求的增長已經足夠養活這麼多自營前置倉,流量不過是市場需求的體現而已。

對於山姆來說,考覈的標準核心是用戶增長,而不是GMV。所以對於山姆來說,復購這個詞都不能概括它的生意本質,用“用戶口袋深度”,或者“用戶錢包份額”,可能更合適一點。

是否可以這樣說,山姆生意的進階,是隨着國內中產階級生活條件的改善和變化進階的。比如二胎家庭多了,那麼商品是否應該有相應的供給?寵物變多了,是否也應該在商品結構上有所體現?它是不斷在探究一箇中產家庭的需求半徑,而不僅僅是“復購”,復購涵蓋的是已知的需求。

而這一點在前置倉上的體現就是,前置倉帶動了山姆會員購買頻次的大幅增加,這個購買頻次,一定程度上可能又會反哺給山姆,加深對自己用戶的理解。

這樣一來,電商業務和門店業務真正實現了良性的互動,而不再是左右手互搏。

當然其核心邏輯還是在於,山姆的用戶羣體是“確定的”,它不需要去理解所有人,正因爲客羣的清晰和確定,纔會有商品層面的精準取捨。

在這方面,自有商品是重要的一個加分項,但是自有商品出現的前提,仍舊是清楚的找到自己供應鏈的發力點。而不是僅僅是因爲這個商品有毛利空間,山姆纔去做自有商品。

時效與便利的取捨

觀察山姆前置倉,有一個有趣的點,那就是前置倉一定帶來了便利性,但是山姆的便利性又不追求極致。或者說,在山姆的用戶價值排序中,便利性的價值位序,沒有其他前置倉的要求那麼高。

談及便利性的價值,平臺型的即時零售是最高的,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一種替代性消費。當基於門店的基礎供給沒有本質差異化時,平臺給消費者提供的差異性價值,就是基於豐富選擇之外的“價格和時效”最優解。

對於自營前置倉而言,即使消費者不那麼看重時效,他們自己也會看重,因爲時效更多意味着銷售機會。同樣是在供給差異化不大的情況下,能在履約端體現時效優勢,就容易給消費者留下服務體驗良好的認知。

但是對於山姆前置倉而言,服務體驗好不好,更多是向內比,而不是向外比。

也就是說,對於一個消費者,如果他不用前置倉,由於山姆門店的商品的獨特性,很多商品他只能去山姆的門店購買。一來一回,大概率要兩三個小時。這種情況下,他的時間成本會更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前置倉購買顯然是更優的體驗。

但是對於很多超市來說,線上的競爭不是這樣。如果消費者不在這裡購買,也可以去別家超市購買,這是最大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你想買山姆的東西,只能去山姆。你想買沃爾瑪的東西,不一定要選沃爾瑪。

山姆前置倉的價值在商品,不在前置倉。梳理下來我們會發現,山姆的前置倉模式本質上是山姆商品的電商化,而非門店通過電商化去擴大銷售半徑。山姆在強大商品力的支撐下,實現了用戶價值的最大挖掘,並且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流量是到店還是到家的二選一問題,以及服務體驗線上線下哪個更好的問題。

總結來看,山姆前置倉爲主的線上模式,帶給中國零售最大的啓發是,過去這些年的電商化,大多是在貨盤不變的情況下,從便利化體驗入手,希望用好的服務體驗來彌補商品力的不足。

山姆的做法,商品力仍舊是一切的核心。商品爲本,線上化就會變成如虎添翼,而不是內部不同業務部門之間的內耗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