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當年爲什麼打不下來?美國人至今也想不明白
上甘嶺戰役
抗美援朝是一場讓全世界都驚掉下巴的戰爭,我軍在這場戰爭中的起點是鴨綠江,但是我們一路打到了三八線,致使美國這個超級大國不得不坐下來和我們談判。基於中美雙方的實力差距之懸殊,抗美援朝的結局是很多國家都想象不到的。
在抗美援朝中,最爲激烈的戰役就是上甘嶺戰役。這場戰役打的十分慘烈,中美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且這場戰爭的炮火密集程度遠超二戰時期的任何一場戰役,光是山頭就被炮彈削去了兩米。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我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而美國人則對於這個結果相當不解,他們不知道在自己火力和裝備都佔優的情況下爲什麼死活打不下上甘嶺。
美軍慘敗的原因
美軍在這場戰役中慘敗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經驗問題。雖然中美雙方都在二戰中獲得了足夠的戰爭經驗,但是這種戰爭經驗是不同的。美軍在二戰中打的基本是海戰,戰爭的主旋律是海島、海上機場以及軍艦。但是中國是在地形複雜、環境多樣的中國陸地上打仗,對於上甘嶺戰役這種陣地攻堅戰有着更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中美的中下層軍官中,中國軍官對於指揮上甘嶺戰役這種攻堅戰的經驗遠高於美國的中下層軍官。再加上我軍在上甘嶺佈置的坑道,更爲我軍帶來了地利,這就導致在很多細微局面上我們佔據着優勢,當這些細微層面的優勢足夠多的時候,它就會轉變成整場戰役上的優勢。
其次就是我軍炮火的支持。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高層對於這場戰役非常重視,因此調集來了很多火炮,使得我軍在這場戰役中擁有很強的火力。在整個抗美援朝中,我軍在上甘嶺戰役中使用的火炮強度能排進前三。
因此在上甘嶺被削低的兩米山頭中不單單有美軍的炮火,還有我軍的炮火。作爲堅守方,我軍擁有的火力比美軍擁有的火力作用更大。當美軍零星進攻陣地時,我軍便和他們“短兵相接”。如果美軍大規模衝鋒,我軍就用火炮對他們狂轟濫炸。對於我軍來說,我們在上甘嶺戰役中最大的劣勢就是沒有制空權,但是美軍的空中優勢也不足以讓我軍失去火力優勢。
最後就是美軍和我軍作戰意志的差距。當時美國的主流軍事觀點認爲,當一支部隊的減員率超過30%時,這支部隊就會崩潰。當一支部隊的減員率超過50%時,這支部隊將無法繼續作戰。但是我軍是一支減員率超過5成依舊保有強烈進攻意志,減員率超過7成依舊可能反擊的鐵軍。因此在巨大的戰鬥意志差距下美軍只能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