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衆再“續約”:爭當高品質汽車“破風者”
在輿論時有“唱衰”合資企業的當下,已經領跑中國車市40年、其成功模式堪稱中德合資典範的上汽大衆,打出了一記漂亮的“反擊拳”。
11月26日,在上汽大衆40週年之際,上汽集團與大衆汽車集團在上海簽署延長合資協議。根據協議,上汽大衆的合資合營期延長爲55年,至2040年。此次續約,是繼2002年4月後,雙方的第二次提前續約。
1984年10月,中德雙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合資合營合同,上汽大衆成爲中國最早的轎車合資企業,也標誌着中國汽車產業全面走向合資合作大時代。
回首上汽大衆的這40年,從當年經典的國產桑塔納,到2008年首款自主開發車型Lavida朗逸上市,再到今天由ID.6 X、ID.4 X與ID.3組成的ID純電家族,上汽大衆一直都在引領時代,破冰前行。
在過去這40年裡,上汽大衆幾經風雨日新月異,但也有一種堅守貫穿始終。品質過硬一直是上汽大衆不變的用戶口碑。而這份由用戶口碑鑄就的品牌標籤,從“三大件可靠”到“看不見的東西”也安全放心;從燃油車動力總成終身質保到電動產品斬獲多項品質榮譽稱號,都能管窺一二。
堅持品質至上的背後,是上汽大衆在過去40年裡一如既往恪守的德系造車哲學。
同步全球標準 成就“合資標杆”
曾經,桑塔納作爲家用車、公務用車及出租車火遍大江南北。在熱播劇《狂飆》、《風吹半夏》、《繁花》等劇中都出現了不同年代的上汽大衆桑塔納。這款車是上個世紀90年代至2000年代的重要符號。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款車“出鏡”,那麼這些影視作品就難以塑造出那個年代的真實感。
現在不少人可能會認爲,如果買到一輛“網約車”同款,並不是什麼有面子的事情。但在當時,且不說打車這事兒本身就很“奢侈”,一臺車如果能被當作公務用車、警車或出租車,便是證明其品質的“金字招牌”。
如何打造一輛品質過硬且成本合理的車?以CKD組裝的方式引進桑塔納,並非長久之計。雙方談判之初確定,希望在幾年時間內整車的國產化率可以在90%以上,以確保上汽大衆能合理控制成本,造出真正讓“大衆”也能買得起的車。但面對當時薄弱的中國汽車工業基礎,想同時滿足90%以上的國產化率以及大衆的品質標準,可謂難上加難。
上汽大衆爲培養本土汽車產業供應鏈,殺開一條“血路”。當時,每賣出一臺桑塔納,上汽大衆就會抽出2.8萬元利潤,組建了累計金額幾十億元的“桑塔納基金”,用於扶持配件生產企業。同時,中德合作伙伴還共同建立了400多家高質量的零部件企業,爲中國品牌崛起和汽車產業發展,打下了最堅實的供應鏈基礎。
此外,上汽大衆還專門從德國大衆聘請了20多位退休工程師,對零部件生產進行培訓、指導,並嚴格遵守德方的“六道關口”——即入門關、首件樣品關、工裝樣品關、質量保證體系關、批量供貨關和正式供貨關。此後,隨着上汽大衆的質量管理體系逐步成型,上汽大衆後續的生產中,無論是國產化的零部件,還是裝配線上的工藝要求,都始終遵循着最高的標準,打造最爲結實耐造的產品。
到1989年,桑塔納的國產化率已經提升至60.09%。到2008年發佈的桑塔納3000時,這款車的國產化率已經超過98%,但傳承過硬的德系品質卻一如既往。在當時,只要一家本土的零部件企業的產品質量被上汽大衆認可,其他廠家就直接採購,可以說,上汽大衆的品質認可,就是那個時代行業通行的品質保證。
毋庸置疑的是,上汽大衆正是靠品質成就實力,最終成爲那個時代的合資標杆和成功符號。
傳承德系匠心 打磨“看不見”的品質
正如歷經時代考驗的“桑塔納品質”一樣,上汽大衆的造車哲學早已深入人心。前段時間,上汽大衆正式宣佈,爲全系燃油車提供動力總成終身質保。上汽大衆有這樣的自信與底氣,也來自多年來對於過硬品質的不懈追求。
在今天,用戶對於品質的追求也與時俱進,不再停留於“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質量可靠,人們對於品質的追求也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尤其是在整車環保、造車工藝和上游零部件開發流程上,上汽大衆早已注重全方位、全流程的品質監管,甚至包括一些用戶在日常用車時“看不見”的地方,監管要求都絲毫不懈怠,比如車內的“氣味”。
在上汽大衆的質保實驗室團隊中,有着一支專門負責“氣味”的隊伍——氣味與散發團隊。該團隊將根據VW50180等標準嚴格控制上汽大衆整車與零部件的氣味與散發,並確保上汽大衆整車滿足國標GB/T 27630對“五苯三醛”八種有毒有害物質的限值要求。
根據VW50180標準,要求所有內飾總成零部件在前期開發時滿足歐盟CLP法規,該法規對1400種左右的有毒有害物質的限值做了嚴格規定,其中包括1000種左右致癌性化學物質,200多種致生殖細胞突變物質和100多種生殖毒性物質,比國標要求更爲豐富與嚴格。
隨着時代的發展,品控的檢測技術和工藝也在進步。
內應力是金屬件的重要指標,它無法從外觀判斷,而是存在於零件內部,影響零件的強度及耐久度。而在其他主機廠還未對內應力有足夠的重視時,上汽大衆在2013年引進了GE公司生產的XRD3003內應力儀,通過X射線衍射的方式,對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金屬零件的內應力進行檢測。
今天的上汽大衆不僅具備了從開發到生產全流程的品質管理系統,還在諸多用戶“看不見”但實實在在會影響品質的地方下功夫。
切入到電動車賽道,雖然具備多年造車經驗的上汽大衆,在電池安全、耐久性等方面,依然面臨諸多新挑戰。爲此,上汽大衆以用戶需求爲原點,持續迭代品質標準和理念,致力於打造德系高品質純電汽車“標杆”。
比如已經國產的大衆ID.純電家族,曾獲TÜV南德質勝榮耀之星、C-IASI最高分、C-NCAP五星、年度環保車等稱號及成績。今年9月,上汽大衆ID.3在2024年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表現研究(AQR)上,斬獲新能源品牌“中端純電動車質量表現”第一名。
在關鍵的電池安全上,上汽大衆採用多種防高溫、防腐蝕、耐高溫及密封絕緣工藝,每個電池包將經歷涵蓋機械、電氣、環境、安全、功能、壽命領域的338項測試,高於53項的國家標準。並且,在耐久性方面,經上汽大衆測試,電池包可在室溫充電循環500次的情況下損耗不到3%,確保電動車也能有更長的生命週期。
上汽大衆的電動車這一領域絕非“新人”,在品質打造上證明,無論燃油還是電動,上汽大衆依舊要傳承德系匠心,打造電動車品質的“標杆”的決心一如既往。
持續打造傳承德系基因的品質汽車,是貫穿上汽大衆合資40年來不變的經營哲學。現在,上汽大衆已經有了完整的一套品質管理體系,大到發動機、變速箱、車身結構件,小到車上的一個按鈕和每個螺絲,都需要在品質管控上符合標準。
從傳統制造跨越到智能製造,從燃油車跨越到“電動化+智能化”新賽道,持續爲用戶打磨高品質汽車的上汽大衆,依舊是那個領跑時代的“破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