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放手讓民間洽購大陸疫苗

旺報社評

經過一段時間的拉鋸和僵持,蔡總統終於親自與鴻海郭臺銘臺積劉德音兩位企業領袖會面,並同意授權民間企業向上海復星洽購BNT疫苗。延燒近1年的BNT疫苗難題似乎有機會解套,這條路艱難而漫長,源於兩岸關係的複雜,最後若能夠走通,將再度證明兩岸關係的靈活。

BNT疫苗公式背後的密碼

從最初東洋藥品洽購BNT疫苗失敗、防疫指揮官陳時中繞過大陸代理商與BNT德國原廠談判受挫、民間各方努力牽線卻原地打轉,到如今公私協力模式露出曙光,曙光乍現是因爲蔡政府找到解開BNT疫苗謎題的公式。這套公式包含兩個部分:第一,透過「官方+民間」的組合消除兩岸政治層面的爭議,務實處理與陸資代理商的交涉議題;第二,透過「永齡(鴻海)+臺積電」的組合扮演溝通兩岸的橋樑角色,重視併發揮兩岸經貿關係的靈活性。

無需否認,由於民進黨的傳統意識形態,蔡政府在此次授權永齡基金會(鴻海)、臺積電的同時,仍然強調「原廠製造、原廠包裝、直送臺灣」三原則,並申明不放棄與德國政府直接洽購BNT疫苗的可能性,這些表態若聯想到2008年北京奧運聖火來臺爭議中,扁政府因堅持「國進國出」而導致兩岸授權奧會的民間協商破局,實質上折射出一脈相承的邏輯。

不過,畢竟不同於聖火,疫苗是用來救命甘霖,蔡政府雖然嘴巴還是很硬,但行爲上已經接受了BNT疫苗繞不開上海復星的現實,國臺辦對BNT疫苗援臺也表達了正面的態度,除了疫情迫切性之外,當然與鴻海、臺積電連結兩岸的特殊角色密不可分。郭董紮根大陸衆人皆知,臺積電雖與美方淵源更深,但創辦人張忠謀從未在政治立場上與大陸唱反調,出使APEC亦未遭北京異議,且臺積電上海廠、南京廠受陸方高度重視。再說如果沒有兩岸和平發展、經濟融合,怎麼會有鴻海、臺積電今天的成績

鴻海和臺積電只是兩岸融合發展「反哺」兩岸關係的縮影,成百上千家佈局兩岸、紮根大陸的臺灣中小企業,都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壓艙石」,他們不僅可以在兩岸深陷危機之時雪中送炭,更可以爲兩岸之間建構命運共同體奠定基礎。就以新冠疫情爲例,去年2月的武漢臺商包機、千里送藥、營救血友病男童,不都是依賴大陸臺商嗎?此次蔡政府授權永齡與臺積電向上海復星洽購德國BNT原廠疫苗,更是一個經典案例。

改善兩岸關係機遇猶存

兩岸執政者無論提出怎樣的主張或願景,最終、也是最根本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讓兩岸人民滿足對更美好、更幸福生活的追求。這次疫情中,民進黨想盡辦法脫離、敵對大陸,纔會上演BNT疫苗之亂,但最後發展仍證明臺灣繞不開大陸、切不斷兩岸關係,這也是大陸長期以來堅定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兩岸交流關懷臺灣企業和人民的「政績」。

在民進黨2016年執政後,臺灣內部政治版圖出現變化,美中交惡的國際環境下,臺海情勢更敏感複雜,大陸內部一些人包括不少菁英和專家,對兩岸交流、大陸對臺政策及兩岸和平與融合產生懷疑和質疑,甚至出現諸如大陸惠臺養肥臺獨、兩岸經貿交流成效不彰等偏頗的觀點。辯證地看,任何政策都會有兩面性,不能因短期的情勢波動或問題而去否定、忽視長期的正面成績或深層效果。更何況大陸提出「雙循環」格局,若簡單切割臺灣,而不重視臺灣在「雙循環」中的價值,對大陸自身發展將百害而無一利。

兩岸經濟是共享共生的,不能因爲現階段的政治對立而生硬切開,反而需要更利用好兩岸已經高度融合、密切連結的載體和紐帶,這是臺灣最終找到「BNT疫苗公式」解體的最大啓示,而大陸自制國藥科興兩款疫苗亦獲世衛組織認證,確認其安全、有效。近期美中經貿對話逐漸恢復,美軍方高層亦釋出「大陸短期不會武統臺灣」的訊號,顯示美中恢復交流合作或許比預想來的快。蔡政府應該從中看到改善兩岸關係的機遇,授權民間與陸方洽購疫苗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