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嚴肅看待臺獨獵巫事件

旺報社評

從早年的宋芸樺、徐若瑄,到近期的小S、張鈞寧,連續有臺灣藝人在大陸網路被檢舉爲「臺獨」,並傳出被封殺或下架。這些風波往往以相同的情節開始、以類似的結果收場,在龐大複雜的大陸網路輿論場或許只是「一陣風」,但對臺灣民衆而言,每一次風波都會增加一分對大陸的疏離感。兩岸有識之士不應再袖手旁觀,要以保障在陸臺胞人格尊嚴權的角度,尋找有效應對之策。

蓄謀「反串」居心叵測

回顧歷年類似案例,至少可以確定三個事實:第一,真正公開支持民進黨或立場傾向臺獨的藝人反而不會成爲對象,因爲他們本來就與大陸保持距離,北京亦沒有爲其打開登陸之門。第二,那些被檢舉爲「臺獨」的往往是在大陸發展較好的知名臺籍藝人,絕非大陸官方自上而下的有意爲之,而是一些好事者刻意的獵巫,甚至有人蓄謀「反串」。第三,臺灣藝人被檢舉爲臺獨的理據,多半來自一些被誇大、拼湊或過度引申的隻言片語,基本不屬於正式的政治性語言,至少這些「證據」以臺灣的標準不算獨派。

歷年案例的處理結果也基本大同小異,幾乎沒有一個被檢舉的臺灣藝人真的因「臺獨」立場被坐實而被大陸封殺。處理方式可以細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商業模式,即大陸官方未做表態,涉事臺灣藝人以聲明稿「洗」掉爭議,背後或有成熟的公關運作。第二類是半官方模式,即具有官方或涉臺背景陸媒發聲「滅火」,涉事藝人亦動用商業手段平息輿情,不久前多個陸媒爲小S緩頰,正是上述模式。第三類是官方模式,國臺辦發言人迴應雖多半「和稀泥」,順帶批一下臺獨和民進黨,但至少爲涉事臺藝人說了兩句公道話,事件到此爲止。

不難發現,臺灣藝人遭遇的「臺獨獵巫」,以及在被檢舉後做出的諸如「我是中國人、反對臺獨」表態,絕非良性、進步的社會教育,而是一種惡性、退步的民粹審判或輿論私刑。暫且拋開此類事件對臺灣民衆觀感、兩岸民間關係的負面影響不談,難道臺灣藝人不算「在大陸發展、就業、生活的臺灣同胞」嗎?難道他們被任意獵巫和栽贓,人格尊嚴權就這樣被踐踏嗎?難道在風波煙消雲散後,當初那些惡意檢舉的有心人,就不應該被依法追究責任嗎?

國民黨應與陸溝通

大陸須嚴肅看待臺灣藝人接連被獵巫爲臺獨的現象,這種風潮與陸方秉持「兩岸一家親」、歡迎臺灣民衆到大陸追夢、圓夢的努力背道而馳。何況這種獵巫既消滅不了臺獨,也教育不了臺灣民意,反令兩岸民間出現「親痛仇快」的惡果。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相信絕大部分願意赴大陸發展、受到大陸民衆喜愛的臺灣藝人,內心都秉持上述立場。如果非要在網路民粹的獵巫下,脅迫式做出國家認同的表態,這無疑是令人悲哀的,也是反人道的。

從兩岸政治關係的角度出發,大陸可以堅持統一、強調一中,但也要留給臺灣迴旋的空間。最近幾年,大陸網路不時流傳一份官媒「涉臺規範用語」清單,但終究是大陸對內的紀律性指令,不是法律規章,對臺灣更不具有約束力,不宜拿來規範臺人。

兩岸對「臺獨」的定義有所不同,如果連張鈞寧論文中的民國紀年,以及一些諸如「我國」、「國手」等習慣性用語也視爲臺獨的話,那兩岸如何交流呢?拿中華民國身分證的2300萬臺灣人,不都算是被《反分裂法》制裁的臺獨分子嗎?

支持包括藝人在內所有在陸臺灣人應有權利與人格尊嚴,而不是藉機分化、挑起仇恨、政治操作,應當是臺灣社會的責任。遺憾的是,民進黨和蔡政府顯然不願扮演建設性的角色,那麼,國民黨就應該站出來和大陸談。2005年連胡會後,國共平臺曾處理了大量涉及在陸臺商權益的事務,這個機制值得珍惜。

進入2024大選佈局階段,國民黨主席改選後,如何重啓與北京的互動,給肆無忌憚的「臺獨獵巫」踩下煞車,阻止兩岸滑向敵我式對撞的深淵,應該是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