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觀察丨博士點擬大幅新增831個,增量更當提質

2024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發佈《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覈專家覈查及評議結果公示》,新增83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其中專業學位博士點35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80個。同上一輪2020年新增博士點數量相比,本輪漲幅明顯,也預示着未來中國博士學位培養人數會大幅增加。

從2000年代的大學生擴招到如今的碩博研究生擴招,中國高等教育在日益大衆化。過去被奉爲“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如今已經成爲不少用人單位的入職門檻。而隨着研究生教育規模擴容,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要求求職者必須取得碩士乃至博士學位。

面對越來越多的博士生,一方面很多人關心有沒有必要培養越來越多的博士,是否會導致博士學位獲得者的數量過剩。另一方面,不少人擔心博士學歷貶值,博士學位的含金量下降。與此同時,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取得博士學位,還有人擔心這是否會對本科和碩士學位的求職者和職場人士形成擠壓,使他們面臨更大的職業挑戰。無論是何種擔憂,如何保證博士教育質量就成爲社會關注的重中之重。

博士學位獲得者人數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人才實力,也是各國爭相比拼的重要領域。2021年,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研究中心發佈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在2007年培養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博士人數就已超過美國,並預測到2025年中國培養的STEM博士人數(7.7萬人)將是美國(4萬人)的近兩倍。

與此同時,該研究報告還認爲,中國新增的博士畢業人數主要來自“雙一流”高校,這對於確保博士教育質量至關重要。但是,隨着越來越多的新增博士點,特別是不同於學術學位的專業學位博士點,如何進一步維持高水平的博士教育質量就成爲值得關注的問題。

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博士教育質量在逐年提高,但是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相對來說,中國的博士學制較短,普遍在三年或四年,這可能影響培養質量。不少高校規定只有正教授或達到相應條件的教師,纔可以擔任博士生指導教師(“博導”)。這導致博士教育的師生比偏低,每個博導的指導壓力較大,對每個博士生傾注的精力也不夠。與此同時,不少博導缺乏科研進取心和指導能力,也會使博士生因爲“放養”而疏於指導。

2019年,《自然》兩年一度的全球博士生調查顯示,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博士生對博士生涯更不滿意,也更難以達到他們的預期。在工作—生活平衡、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等方面,中國的博士生面臨更嚴峻的挑戰,求學的道路也更難走。據媒體報道,近些年來一些高校和專業的博士生未能得到應有的合理指導,有的師生之間還甚至產生了糾紛、衝突。

這意味着在增加博士點和擴招博士生的同時,要通過各種配套舉措來提升博士培養質量。要加強對博士點培養質量與管理能力的考覈評估,實現“能進能出”,定期淘汰和持續優化。要打破博導的身份限制,允許和鼓勵取得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指導博士生。在導師遴選和錄取博士生方面,要進一步提高自主性,更好實現師生匹配。

與此同時,也要優化博士生的過程管理,堅持“嚴進嚴出”,通過博士資格考試、學位論文預答辯等環節嚴格把關,通過“博轉碩”等機制分流不合格的博士生。

特別是對於專業學位博士生來說,需要開發和完善更加貼合其培養定位的培養方案和教學體系。相對於學術型的博士生,專業學位博士生是不同“賽道”,也需要定製化培養。

比如,專業學位博士生需要更多實踐、實習和實操的機會,而這有賴於高校與企業加強合作培養。以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領域爲例,往往是相關企業的科研基礎設施與技術發展水平更勝一籌,也需要將專業學位博士點更多向企業傾斜。

從就業市場來看,考慮到會有更多專業學位博士畢業生進入產業界,用人單位也需要轉換思維,關注如何發揮博士學位獲得者的才能,使他們可以更好地參與科技研發與經營管理。當然,職場人士也可以藉助這輪博士點新增的契機,選擇合適的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在提升個人學歷的同時謀求新的職業發展機會。(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