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九航天員回傳畫面曝光,不到一個月時間,身體出現明顯變化
前言
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已在太空遨遊了大半個月,他們不僅成功對接空間站,還收到了來自地球的“太空快遞”。
而當航天員們在空間站畫面傳過來的時候發現,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們的體型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臉都“胖”了一圈。
神舟十八號、十九號會師
爲什麼這麼短時間內航天員都胖了一圈?難道太空上的伙食就這麼好嗎?
神舟十九號的意義
神舟十九號成功發射了,這意味着中國開始了第四次載人飛行任務,這次,航天員要在太空中待上六個月,他們會在這段時間裡做很多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航天員接收快遞
這小半年的時間裡,航天員們要在空間站這個相對狹小的地方進行很多重要的任務,他們的工作是爲了讓空間站以後能更好地運行,還能爲將來的大規模空間實驗打下基礎。
神舟十九號的團隊由三個人組成,橫跨三個不同年齡,他們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將會受到全國人民的密切關注。
神舟十九號乘組地面訓練
經過大約6小時30分鐘的飛行,神舟十九號成功對接了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進行工作交接之後,神舟十九號的航天員正式開始了他們爲期半年的太空生活。
不過成功進入空間站並不意味着航天員就可以馬上安心搞研究了,他們還需要適應失重的環境,重新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他們每天都要進行體能鍛鍊,保持身體的健康,同時還要和地面的指揮中心保持聯繫,確保各項任務能夠順利進行。
作爲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需要時刻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這樣可以用最好的精神狀態來應對一系列突發情況,現在航天員進入空間站已經半個多月了,而他們的身體已經出現了一些很明顯的變化。
不到一個月都“胖”了
從航天員登上太空的那一刻起,他們在地球上養成的各種習慣都要改變了,在沒有地球引力的情況下,連吃喝拉撒這樣的日常生活都要特別小心。
失重環境是航天員在太空中面臨的一個大挑戰,長期在失重狀態下,航天員的肌肉會變弱,骨頭裡的鈣也會流失,臉上還可能出現輕微的腫脹。
航天員在太空中看起來“胖了一圈”,其實並不是因爲吃得好吃得多,而是因爲失重環境導致身體裡的液體分佈發生了變化。
在地球上,因爲有重力的作用,身體裡的液體大多集中在下半身,但在太空中,失重會讓這些液體重新分佈,上半身特別是面部的液體變多,所以航天員的臉看起來會有點浮腫。
爲了減緩失重對身體的不利影響,航天員需要採取一系列措施,他們通過合理飲食、規律運動和適當藥物輔助,來保持身體健康。
空間站裡配備了各種健身器材,航天員每天要花2.5小時進行運動和高強度的訓練,以保持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除此之外,穿企鵝服也成爲了航天員應對失重的一個方法,企鵝服不管是從顏色還是款式上來看和企鵝沒有差別,衣服的夾層裡設計了很多彈性袋,這些彈性袋的作用和我們在地面上用的拉力器很相似。
當航天員穿上這件衣服後,裡面的彈性袋會通過特殊的彈力對航天員的肌肉施加適當的拉力,這種持續的張力能讓肌肉保持緊張狀態,從而有效避免因長期在失重環境下導致的肌肉萎縮問題。
而套袋則發揮着截然不同的重要作用,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過施加適當的壓力,來有效對抗微重力環境對人體體液分佈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失重狀態下,如果沒有相應的外力作用,人體的大部分體液會自然而然地迴流到腿部,這種體液分佈的改變可能會導致大腦等關鍵部位的血液供應不足,進而對人體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影響。
爲了應對這些潛在的健康風險,航天員每天都會堅持穿“企鵝服”並使用裡面的彈性袋,一般情況下會連續使用1到2個小時。
通過這樣的日常鍛鍊和防護,航天員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太空環境對身體的負面影響,從而更好地適應太空生活並完成任務。
不過運動是一方面,在飲食上同樣也是不能馬虎,雖然空間站裡面設備齊全,但是炒菜的工具卻沒有一個。
所以航天員在空間站吃的飯都是在地上事先準備好的,在經過嚴格篩選和加工後,通過真空包裝的方式保存被運往太空上。
不僅能夠在太空中長期保存,並保留營養成分和原味,這些太空食品讓航天員遠在天邊也能吃到屬於家鄉的美食。
太空食品的發展
隨着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員的飲食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太空食品不僅要好吃,還要滿足航天員的營養需求。
早期的太空食品以罐頭和壓縮食品爲主,口感和營養都相對較差,隨着科技的發展,太空食品的種類和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現在的太空食品不僅味道多樣,而且營養均衡,能夠滿足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各種需求。
太空食品的製備和儲存需要採用特殊工藝,包裝也需要具備防潮、防氧化、防輻射等功能,以確保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飲食安全。
美味的肉類製品、香甜的水果乾、營養豐富的蔬菜沙拉以及各種口味的麪包,都能在空間站內看到。
結語
隨着神舟十九號的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已穩步邁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這次載人飛行任務象徵着中國航天事業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航天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航天事業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就,從最初的飛天夢想,到將來在太空中生活,這些都不會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