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鬆成:P2P暴雷之根本在於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的混淆
本站研究局稿件未經同意禁止一切媒體轉載,包括友商。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
作者|盛鬆成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
P2P不應偏離信息中介的職能
P2P的根本問題出在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的混淆。我在2016年5月就提出,P2P只能做信息中介,不能做信用中介。如果做信用中介,它必須具備一系列條件,包括合適的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撥付率、存款準備金,以及抵押、擔保等等,而這些都是P2P所不具備的。
其次,和金融創新相比,監管總是有一定的滯後性。這一點在P2P上便得到了印證。當年由於對P2P的性質界定不清,各部門之間的監管職責便也無法明確。例如,註冊工商企業,1塊錢就可以了。於是P2P公司就以工商企業來註冊,而不是以金融機構註冊的。因此註冊以後,這些P2P公司並不屬於金融機構,而實際從事的卻是金融業務。當時金融監管當局認爲其沒有金融牌照而不屬於金融機構,而地方政府則認爲其從事着金融業務,這就導致了對P2P監管的缺位。
但從根本上說,還是當年對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沒有劃分清楚。P2P公司從信息中介逐漸走向了信用中介,搞資金池、資金錯配等。它們想做信用中介,卻不具備信用中介所要求的資質和條件,因此註定會走向今天的結局。
P2P爲何此時歸零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在今天已經被提到了相當的高度。2015年以後P2P的大爆發到2018年以後P2P的大爆雷,引起了從中央到地方,包括社會輿論、專家學者等的高度重視。我們現在已經把防範風險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我們不僅要求經濟的穩增長,還要求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因此,從政策角度講,希望能儘快化解P2P的風險。
此外,從市場的角度而言,大家都看到了P2P前途渺茫,因而投資人也越來越少。因此,P2P現在的清零也是符合市場規律的結果。
同時P2P清零還是對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的保護,也是對廣大投資者的教育。通過P2P清零,可以向廣大投資者傳遞一種理念,既應該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要有風險意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收益。
歸零之後,P2P公司出路在金融科技
有代表性的P2P公司2007年首先出現在美國,幾個月後,在中國也開始出現。美國最大的P2P公司叫Lending Club。它有兩個特點,一是隻做信息中介而不做信用中介,它沒有資金池、沒有期限錯配,完全是個中介平臺。兩個人互不相識,通過Lending Club認識之後就可在該平臺上借貸,借貸利率等也由他們自行商議,Lending Club只收手續費,不負法律責任。如果借款人最後無法償還,這和Lending Club也沒有關係,他們的合同便是如此,因此Lending Club不會因承擔借款人的信用風險而倒下。
Lending Club的第二個特點是專注於小額貸款,它基本不做大額貸款。因爲美國藍領工人每個星期發一次工資,如果某人週四已經沒錢了,但週五才發工資,他便可以去借100美元,第二天發了工資就還,但可能需要還101美元。這意味着一天就是1%的利率。由此推算,年利率高達365%。然而對於即借即還的借款人而言,他們對數量很小的利息是感到無所謂的。Lending Club會從中收取手續費,且借的錢並不直接來自於Lending Club。如此一來,他們既沒風險,又爲小額貸款提供了平臺。但到了中國以後,事情發生了轉變。中國的第一家P2P公司叫拍拍貸,位於上海,也成立於2007年,之後在美國上市,上市以後也做得不錯,但現在的大環境不允許它繼續做這件事了。
拍拍貸的運行模式是,首先,它的貸款額度很小,一開始它的平均貸款額度只有800元人民幣。幾乎不會有人爲了800元而去破壞自己的信用記錄,而拍拍貸堅持的正是這個原則。但現在大環境改變,拍拍貸選擇轉型,和其它一些運營較好的公司同樣都選擇去做金融科技了。
何爲金融科技?大數據是其必備條件。因此當年運營較好的P2P公司,也都是金融科技做得比較好的。這些金融科技並不被大銀行所需要,因爲大銀行有自己的科技體系,例如工農中建交。但我國還有4000多家中小銀行,它們是需要的,因爲它們一般沒有能力、沒有資金,來做一套自己的大數據系統。所以,現在轉型成功的P2P公司就專爲中小銀行提供科技服務。
例如,有人需要貸款,他便向金融科技公司申請,於是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它的大數據先篩選一遍,把申請人篩掉相當一部分之後,將剩餘部分推薦給商業銀行,而後,這些商業銀行自己還要再篩選一遍,做實質風控。這些都是中小商業銀行,它們自己沒有那麼多大數據供其分析決策,因此這樣一來就實現了金融科技公司與中小商業銀行的相互配合。
普惠金融主要應迴歸銀行
普惠金融本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對大學生在合法範圍內貸款是普惠金融,對弱勢羣體提供貸款是普惠金融,對小微企業發放貸款一定程度上也是普惠金融。實際上,普惠金融本就應該主要由銀行來做,尤其是中小銀行來完成。因爲普惠金融的一個特點是,它不應該有太多的跨區域。我們現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中小銀行竭力跨區域發展,在異地開設分行。如果我們能夠有大量類似於社區銀行這樣的本地中小銀行,情況就會好很多,因爲大家都是熟人,各方面情況都比較瞭解。普惠金融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它缺少抵押擔保等機制,而本地中小銀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缺陷。所以,發展普惠金融,我們應該堅持社區銀行、地方銀行的方向,這也是對普惠金融的一個要求。
不應過度強調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和自然科學的創新是不同的,而人們往往將兩者混淆,過度強調金融創新。金融創新離不開金融的本質,而金融的本質就是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同時,現在的金融創新也離不開大數據,因爲大數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識別和控制風險,但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風險。大數據反映的是過去的情況,過去的情況並不代表未來。一個人長期守信用,只能說明他的信用度比較高,並不意味着他未來永遠守信用。過去的投資項目很成功,只意味着該投資主體未來的投資成功概率比較高,但並不能保證他永遠投資成功。所以大數據對防範風險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有了大數據並不等於沒有金融風險了,也不表明傳統的控制金融風險的措施和手段過時了。此外,大數據等金融創新還能提高效率,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也是金融創新的意義所在。
其實金融創新並不是一件新事物。所謂金融創新往往是管制與反管制的產物。如美國當年的ATS(Automatic Transfer Service)賬戶就是典型的管制與反管制的金融創新。當時在美國,活期存款賬戶可以開支票但銀行不能支付利息,定期存款賬戶可以支付利息但不能開支票。這是美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濟大危機後的相關法律規定,目的也是爲了防範風險。但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有美國銀行想出一個辦法,即一個人可以在銀行同時開兩個賬戶,一個是活期存款賬戶,一個是定期存款賬戶。活期賬戶上的錢用於消費和開支票,定期賬戶上的錢用於收取利息。銀行客戶可以先把錢存到定期賬戶上,有消費需要時再轉錢到活期賬戶,所以ATS賬戶是典型的逃避管制的產物。因此我們不應該迷信金融創新,因爲它有時就是爲了逃避監管。
當然,今天的金融創新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例如,金融作爲信息中介的作用增強了,因爲現在有了大數據。現在金融創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數據的運用,爲金融業的進一步拓展(如普惠金融)和防範金融風險增加一道防線。二是提高效率。例如,現在人們可以網上辦公。以疫情期間爲例,一季度我國GDP負增長6.8%,但金融業正增長6%。這是因爲金融活動可以有較少的人和人接觸,人們可以網上辦公,網上貸款,網上審查,因此受疫情影響較小。同時,經濟不好的時候更需要金融的支持,於是金融反而更活躍。。
金融無論怎樣創新,最終都要爲實體經濟服務。因此,我們還需要注意兩種情況:一是要防止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例如,從銀行理財轉到信託、基金,最後再轉到銀行,這樣利率越轉越高,而資金並未真正進入實體經濟。二是要防止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應該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金融監管甚至比金融創新更重要。但通常而言,監管往往是滯後於創新的,因爲沒有創新也難以預設監管,但金融監管一定要及時跟上金融創新, P2P就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本站研究局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駕微信公號 看這裡看不到的內容
【精彩推薦】點擊進入本站研究局·中國版>>
【精彩推薦】點擊進入本站研究局·國際版>>
過去120年全球表現最佳的澳洲市場 也扛不住了
爲什麼買不到口罩?科普:口罩是“高科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