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鬆成:穩就業才能促消費
消費的基礎是收入,就業則是收入的前提。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鬆成認爲,當前消費恢復緩慢的原因之一是服務業受疫情衝擊較爲嚴重,失業率也大幅上升,這極大地影響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盛鬆成7月6日在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舉辦的“2022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中表達了上述觀點。他指出,從2020年武漢疫情後中國經濟復甦的情況看,工業生產和投資在復工復產之後實現快速反彈,而消費一年多後才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武漢疫情是發生在2020年的1月份,因此2020年一季度資本形成總額、最終消費支出、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GDP的拉動是多年來的最低點,均爲負增長。”二季度以後,資本形成總額和淨出口對GDP拉動已經超過了疫情前,不到一個季度就恢復起來了,但是消費的恢復慢得多,一年以後才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盛鬆成指出,當前消費恢復緩慢的原因之一是服務業受疫情衝擊較爲嚴重。今年3-5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分別是49.5%、47.4%、49.6%,服務業活動指數是46.1%、40%和46.7%,服務業比製造業低了很多,尤其是4月份低了7.4個百分點,表明服務業受疫情衝擊更爲嚴重。6月份,製造業PMI是50.2%,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4.3,分別比上年提高了0.6和7.2個百分點。然而,服務業指數提升幅度較大,只能說明服務業經營有所好轉,並不能代表服務業恢復已超過製造業,因爲PMI本質上是一個環比指標,反映了企業經營邊際情況變化。中國的製造業PMI和服務業PMI採樣的樣本都是3000多個企業,只是說明了與上個月比,這些企業的經營活動在上升、下降或是基本持平。“也就是說和上個月相比,基本上是環比指標。這一點我覺得有一些誤解,PMI上升了以後經濟並非一定是非常快速地發展。”盛鬆成稱。他進一步指出,服務業受疫情嚴重衝擊的表現之一是失業率大幅上升。今年4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爲 6.1%,5月回落至5.9%,而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持續上升,5月份高達18.4%;5月份,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爲6.9%,失業率是2018年有數據公佈以來的最高水平。“失業率大幅上升原因之一是服務業已經成爲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而服務業受疫情衝擊很大,甚至超過製造業。”服務業就業人數佔比從1978年的12.2%上升到2021年的48%。也就是說,1978年,每100個就業人口只有12.2個人是從事服務業的,在2021年則已經達到48人,因爲中國服務業在GDP當中所佔比重也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根據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數據,2019年和2020年中國16-24歲年齡段青年從事服務業的佔比都達到了七成以上,也是16-24歲的青年調查失業率持續上升的一個原因。隨着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服務業中大量的從業者是年輕人,比如IT、金融、旅遊、餐飲、酒店,還有快遞小哥等。另外,盛鬆成認爲目前消費面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居民消費意願減弱。2020年武漢疫情時,市場認爲疫情是短期衝擊,但如今國內外疫情已經持續了三年。不少市場主體面臨生存考驗,導致消費潛力下降。這在數據上也已經表現了出來。居民儲蓄大幅上升,今年1-5月份居民存款增量高達7.86萬億元,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5.22萬億元,更大幅高於往年同期4.62萬億元(2017-2021年均值)。而貸款相反,今年1-5月,居民部門貸款只有1.33萬億元,去年高達3.71萬億元,近五年平均值是3.05萬億元。貸款不足與房地產行業受疫情衝擊、住房銷售下降是有密切關係的。因爲居民貸款中超過55%是住房按揭貸款。中國居民部門貸款主要分爲經營性貸款和消費貸款。中國現在有1.6億的市場主體,有超過1億的個體工商戶,經營貸款也在住戶部門裡面的。而消費貸款當中主要是房地產貸款。此外,還有通過各種渠道隱蔽流入房地產領域的資金。 此外,從1999年起,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每個季度都會在50個城市當中對2萬戶的居民做一次儲戶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看,今年二季度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比上季度只增加了0.1個百分點,而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比上季度增加了3.6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比上季度減少了3.7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消費基本沒有變化,消費比例差不多,但是更多儲蓄的居民佔比相對上個季度大幅增加。 儲蓄增加的原因,有被動儲蓄和主動儲蓄。由於疫情限制了人員流動,因爲無法消費導致儲蓄增加,這是被動儲蓄。還有主動儲蓄,因爲疫情,大家對於未來的收入預期轉弱,老百姓不願意太多消費,都增加了儲蓄。最後,盛鬆成認爲,在當前促進消費最有效的方式仍是復工復產,落實“六穩”、“六保”。“提振消費的根本途徑在於提高居民的收入和改善預期。中國人特別勤勞,只要有工作機會收入就會增加、提高消費,所以要高度關注市場主體的生存問題,全面實現復工復產,落實‘六穩’、‘六保’”。爲了促進消費,不少省市開始發放消費券和補貼,比如購買汽車的補貼,所以最近汽車銷售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旺盛,另外家電下鄉等也是提高消費的一個措施。盛鬆成建議,中國的情況和西方主要國家情況不同,雖然很多城市也在發放消費劵來提升消費,但這不是最主要的辦法,因爲會受到各種制約,提振消費的效果也不一定明顯,根本的途徑還是提高居民收入,改善預期,也就是說要進一步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落實“六穩”、“六保”。應把經濟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這對增加就業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當談到爲何中國每年都會設置一定的經濟增長目標時,盛鬆成認爲,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保障就業。“按照以往的經驗,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帶動200多萬人就業。”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是1076萬,創歷史最高記錄,就業壓力是相當大的。在這種情況下,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是必須的。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GDP增速5.5%左右,但是在定指標時,還沒有疫情的反覆,烏克蘭危機當時也沒有發生,這些都是超預期的事件。總體看今年要實現5.5%左右的增速難度是比較大的。目前市場討論比較多的是,究竟應該通過投資還是消費來拉動經濟,尚有不同意見。盛鬆成認爲,“逐步地推動中國經濟從投資拉動向消費驅動轉型,這是毫無疑問的,從中長期看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方向,也是全世界發達國家這麼多年來走過來的一個經驗。但短期內,如果我們要穩定經濟基本盤,還需要重視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因爲投資拉動向消費驅動轉型並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目前仍然應重視包括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製造業投資等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我認爲基建投資仍然是穩增長的一個重要抓手。國家層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基建投資上發力。同時,應儘可能保持房地產投資的平穩。到目前爲止房地產投資同比仍是負增長,其中土地出讓金受到疫情衝擊最嚴重,但預計房地產投資負增長的趨勢會進一步收窄。“總而言之,要處理好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經濟轉型之間的關係。長期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尤其是制度性的對外開放;短期也要採取有效措施穩定經濟增長,而且這兩者是不矛盾的。”盛鬆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