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墊底》吳崢/社會價值轉變 「爲什麼要生小孩?」已成繞不開課題
CIA做的2021全球生育率預測,臺灣在全球227個國家中排名墊底,生育率全世界最低。
▲美國中情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227個國家或地區中,生育率最低的將是臺灣。(圖/翻攝自CIA官網)
少子化是很複雜的問題,不全是由哪項單一社會因素驅動,而是整體環境環環相扣。但這篇報導提供了我們一個簡潔而有力認識少子化的路徑。
爲什麼不生小孩? 不爽生啊。
粗暴的說,如果不是已達財富自由的人士,那麼某種程度父母的生活品質和孩子是流通的。
資源有限下,父母要維持越高的個人生活品質,能分配給孩子的時間與金錢就越有限,這是許多家長「贏在起跑線」的焦慮來源。
過去社會用傳統價值要求每個人必須把結婚、生子視爲成功的標準與社會責任的一環,如今這樣的價值逐漸式微,政府也不可能回頭用這樣的標準要求人民。
▲如何讓有能力生育者願生育,這已成爲各國政府的重要課題。(圖/記者李毓康攝)
經濟學說人用腳投票,生育也可以視爲如今女性對環境的一種投票,如果生小孩帶來的幸福不會大於一個人生活,那爲什麼要生?
幸福與安定感是關鍵,感受是多元的,所以救生育率沒有單一特效藥,只能儘可能把每塊拼圖補上。
減輕生活壓力(可負擔的居住、公幼公託、臨託服務)、家務分工、女性能否順利重返職場、整體社會對育兒的友善態度等等,都是臺灣要改善的環節,居住正義是明顯可見的一塊,但不會是唯一待解決的目標。
更大一點來講,女性雖然是生育的最終掌權者,但不想結婚生小孩的也不只是女性。
▲結婚成家短期內終究會犧牲人一定的生活自由與品質,這也間接導致民衆不婚不生。(圖/達志/示意圖)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鄭雁馨和助理許宸豪在2019年發表的《臺灣超低生育率的迷思與現實》一文中指出,數據顯示,臺灣生育率的持續下探並非來自已婚夫妻不想生,而是越來越少人結婚:
「晚婚以至於終身未婚且未育,纔是促成臺灣在後工業化時期生育率持續探底的主要原因」
年輕人不結婚,可能是沒有適合對象、不想被綁住、或經濟壓力等種種,但回到前面說的對個人自由與生活品質的重視,應該是跨越性別的世代共同特徵,這是社會集體價值觀的轉變。
政府能處理的只有物質層面,歸根究柢,結婚光宴客就要多少錢開下去、多少問題要擺平,生小孩成家短期內註定會犧牲一定的生活自由和品質。
如果社會真的在意年輕人都不生小孩,那麼「爲什麼要生小孩?」、「生小孩能帶給我什麼?」,長期來說終究是需要去給出答案的問題。
熱門點閱》
► 李沃牆/逾280萬卡友崩潰!過度競爭、行動支付衝擊 花旗銀行撤退臺灣
► 生育率墊底》林靜儀/與其整天催生 不如補足公、幼托 並聽聽女性想法
► 王高成/「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聯合聲明》蘊含美日對臺海穩定期盼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吳崢」臉書專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