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產業要去污名化之後才能高值化

世澤

經濟部推動石化產業升級,中油公司2011年末,與16個產官學單位簽署成立石化產品高值策略聯盟,研發技術、提高產值,期望爲石化產業另創一個春天,其實石化產業急迫困境污名化,不是高值化,污名化不除去,談高值化效益不大。

經濟部爲國內石化產業的永續發展,確定石化高值化的策略方向,由中油公司專責推動高值化,去年12月30日正式16產官學單位簽署聯盟,董事長少華在簽約致詞指出,政府推動石化高值化的決心及遠見,爲臺灣石化產業開啓另一盞明燈新局,畢竟,對任何一項成熟產業而言,往「質」的方面發展是必然,產業價值才能提升。

經濟部長施顏祥指出,國內石化年產值約1.82兆元,佔GDP的12%,但研發投入過少,石化產業附加價值低,故石化高值化發展,可以穩定國內經濟成長是不可不做的事。

衆所周知,提出石化產品高值化,是國光石化開發案在總統馬英九令下結束,經濟部提出來的替代方案,把石化產業定調「量在國外,質在國內」的新石化政策,由中油公司配合經濟部推動,帶着石化產.官.學向前衝,中油計劃投資50億元經費研發石化新材料,效益會如何?石化業界沒有太高期望!李長榮化工說,高值化技術是企業的商業機密,企業不會脫光光給別人看,況且原料供應不足,要如何發展高值化,意指推動高值化效益不高。

其實,石化產業高值化政策不是錯誤,而是去污名化有急迫性。回顧石化產業在臺灣發展30年,給環境帶來嚴重衝擊很大,70年代讓臺灣這塊土地不能呼吸,引發多件震憾全世界的環保事件,如林園事件、後勁五輕等,到去年反國光石化事件,環保團體提出的PM2.5(空氣中污染微粒)對人體的影響等,都把石化產業與污染劃成等號。

今日的石化產業,幾乎已成高污染的代名詞,各地抗爭不斷,七輕、八輕設廠無門,五輕104年要遷廠,四輕附近居民也會要求比照五輕退役,全國沒有地方願意與石化產業做鄰居,石化產業如洪水猛獸般可怕嗎?在這種氛圍,經濟部卻大力推動石化產業高值,而忽視污名化潛在的危機社會正義會接受嗎?

以國光石化開發案爲例,懸巖十多年,轉換多處建地點,從屏東嘉義雲林、到彰化,從陸地找到海上,最終還是胎死腹中,葬在彰化大城海域,石化業界感嘆臺灣那裡可以蓋石化廠?石化產業當務之急,是洗清污名,讓人民接受它做鄰居,讓產業形象可以改造。

其實,臺灣石化產業的問題不在高值化,是被輿情給污名化,如果「污名」沒有洗清,再多的高值化也沒有用,況且石化高值化對就業市場幫助不大,環保團體依然會反對,環保團體會引用高值化只會讓財團以最小的錢賺最大的利益爲由反對,到時候開發廠商同樣沒有辯述能力,高值化的石化政策一樣難以推動,臺灣石化產業願景堪慮。

洗清「汚名」,讓人民接受石化產業有存在的必要,是政府及石化產業應該共同努力的目標,也是後國光石化時代,石化產業當務之急的任務,不可不做。石化工業已經走過30年,在政府及民意雙重壓力下,對投資改善環保經費是各行各業之冠,環保改善經費佔企業投資總額20%,石化不再是高污染產業,應該可以期待。

石化業斥資改善環保,無法獲得人民的認同,是環保團體及石化廠附近政治人物有計劃抹黑。對此,政府及石化業者對「經濟、環保、政治」這混合議題,30年了始終無釐清楚,業主幾乎處於弱勢,完全喪失辯解能力,導致石化業被污名化,成爲洪水猛獸,人民不肯接受的產業。可是對此事,石化業自己也不用心,沒有向人民說清楚,是污名沒有洗清的原因。

石化工業被「污名」很久,始終讓石化廠商非常困擾,投資受阻,對國家發展經濟不利,政府及石化業者應該學習殯葬業、仲介業提高企業形象,做石化產業形象的改革,石化工業未來纔有可能根留臺灣,發展高值化才能成功。

●作者黃世澤,高雄資深媒體人,主跑石化產業新聞多年。本文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