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大陸高中500強 傳承戰後優良傳統(劉良升)

(圖/劉良升提供)

堂弟在家族羣內分享了一份2021年「中國國內高中500強排行榜」,位於北京市的人大附中獨佔鰲頭,河北省衡水第一中學和上海市上海中學緊追其後分居2、3名。而湖南省長沙市一地竟有4所名校擠入前20強,分別爲第5名的長郡中學,第12名雅禮中學,第18名長沙一中,和排名20的湖南師大附中。由於這正是父執輩多人在長沙就學時的母校,所以也意料之中在家族羣內掀起了我們後生晚輩,對70年以前過往歲月的熱議!

老家地處湖南省瀏陽市永安鎮禮耕村耕塘,西距省會長沙市中心約25公里,卻與東南方向的瀏陽市政府所在之直線距離不但有40多公里之遙,中間還橫亙了丘陵綿延海拔近千米的蕉溪嶺,在1990年代蕉溪嶺隧道貫穿通車之前,貫通瀏陽和永安之間的瀏永公路尚需要繞山盤旋,更增加兩地通行的窒礙。如此特殊的地理限制,導致永安鎮居民多以西邊暢行的長沙話交流,且早期以向西前往省城就學和工作爲多。

從小就從父親的閒聊中,獲悉前述位居長沙的4所中級學校的歷史。其中排名第12的雅禮中學,和聞名的湘雅醫學院均爲美國基督教雅禮(Yale)教會所創辦,歷史即爲悠久,該教會是由一羣美國常春籐盟校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校友所建立的。父親曾提出一則相對可靠的說法,Yale一詞通常翻譯成「耶魯」,但另有近似的「雅禮」一詞傳世,意思更爲典雅古樸。基於大部分的劉家族人早年並不是基督徒,父親也不識雅禮中學的學生,所以知之甚微。

再者排名第20的湖南師大附中,自然是簡稱湖師大的湖南師範大學之附屬實驗中學,想當然爾是湖師大學生試教實習的最佳場所。湖師大號稱是承繼國民政府時代的國立師範學院,雖然國立師範學院於1938年抗戰期間成立於湖南省安化縣藍田鎮(今劃歸漣源市),後來戰局逆轉被迫遷至更偏遠的湘西漵浦,抗戰勝利後再搬至衡陽,所以早先與長沙並沒有任何地緣關係。

長父親3歲的秉正伯父即是國立師院附中的畢業生,秉正伯分享他就學時最深的印象就是逃難,他在抗日戰爭長衡會戰後曾經與向湘西撤退的學校失去聯繫,生活飲食頓成問題,所幸碰到了時任陸軍102師師長的堂舅樑勃少將,秉正伯得以在部隊裡適時補了一個文書上士的職缺,以微薄軍餉暫時解決了溫飽。待知悉國立師院的更新行蹤後,秉正伯再踏上歸建學校的征途。秉正伯抗戰勝利後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也反映了當年國立師院附中的絕佳教學質量。

排名第18的長沙一中,師承國民政府時期的省立湖南第一中學。父親自原國立第九戰時中學改編的沅陵中學初中部畢業後,於1947年秋考入省立湖南一中高中部,當時該屆男生分成文、理各一班,女生另有一班,全年級計招收3班,昔時校址在今天長沙烈士公園的山坡下。時任省一中周世輔校長,管理開明民主,學校早晨不舉行升旗儀式,而代之以晨間運動,嚴格督促學子們達成健身強國的目標。父親就讀一個學期後,轉學至南京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高一下學期就學(父親因先祖父劉作全烈士1937年在淞滬會戰陣亡方具備烈士家屬資格入學),才首度離開湖南省地界。大陸改革開放以後,父親返鄉數度造訪長沙一中,可以想見半年的母校生涯在他心內的印記極爲深刻。

最後談及壓軸之作,排名第5的長郡中學。根據校史資料,長郡前身是1904年創辦的長沙府中學堂,民國時期也一度稱爲長郡聯立中學。父親對校名的解釋就更爲清晰了,肇自秦朝統一六國,於天下設立36郡以來,長沙郡之名就活躍在歷史長河之中。明清兩代改郡爲府,但轄區變動不大,所以長(沙)郡中學之名不過是改府爲郡而已,並設立學校服務原長沙郡地區的廣大學子。和父親同年的秉良叔正是長郡中學的畢業生,秉良叔畢業後在新中國建國初期又進入中南礦冶學院(今中南大學),所以他的正規學校教育,均是在湖南省境內完成的。

言及長郡中學,就不能不提原籍湖南瀏陽大圍山鎮的魯立剛校長。魯氏於1936年至1949年主理長郡中學校務,他在烽火紛飛的抗戰歲月中,帶領長郡師生躲避戰火,由長沙遷至相對安全的鄉間,不但要張羅食宿,還要安排教學,以維持絃歌不輟。抗戰勝利後,猶在斷垣殘壁的長沙原校址督導重建覆校事宜,可謂居功至偉。1949年5月,魯氏在左派學潮壓力下去職,由我劉家耕塘聚落首位大學生,時任長郡中學訓導主任的堂叔公劉琳森代理校長。

1949年8月4日,湖南大家長程潛和湖南省代主席陳明仁中將在長沙通電和平起義,國民政府以黃傑中將爲末代湖南省主席,並由魯立剛先生出任湖南省教育廳長,後來魯氏輾轉遷臺,仍爲湘籍國民大會代表。父親初到臺灣,在臺北陸軍總醫院與沅陵中學初中同學邵陽籍的劉伯伯(時爲陸軍文書上士)不期而遇,且兩人打聽到尚未解散的湖南省政府還在臺北縣新店鎮辦公,乃相偕前往竭見魯立剛廳長,在父親的作證擔保之下,魯氏替劉伯伯補發了一張「高中」畢業證書。不過據說原先魯氏和接替魯氏的代理校長琳森叔公交情不錯,但是父親自報家門後,魯氏臉上並未顯現出故鄉人異地相見的驚喜,大概那段國共內戰動盪混沌的時光,讓魯立剛先生心中產生更多的滄桑和不安吧!

我少時曾在臺灣地區湖南同鄉會發行的「湖南文獻」季利中,閱讀到在1947年(或1948年)全國中等教育評比中,湖南省僅次於魚米之鄉富庶之區的江蘇省,勇奪第2名,而這份大陸地區前20名的特優高中評鑑,長沙一地就有4所名校入列,不愧鄉先輩辦學興教的劬勞,也彰顯千年「嶽麓書院」的優良傳統,也希冀湘人持續努力保持佳績,不斷擦亮「惟楚有材,於斯爲盛」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