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越戰留痕──軍車墳場(劉良升)
1972年05月01日陸軍總司令於豪章上將臺北陸軍汽車基地處,將修竣的五千輛M-37型軍械車移交給美方。典禮舉行時,一列長長的火車拖運美軍運來請修的車輛。(姚琢奇攝)
1971年05月10日我國陸軍爲盟國協修的M-三七型軍械車,第一批兩千輛已經完全修竣。在北部陸軍汽車基地勤務處舉行簡單隆重的交接典禮,陸軍副總司令王多年上將(左)與美國防部助理部長席立杜在典禮上籤署。我陸軍協修的盟國裝備,由於實行嚴格的品質管制及檢驗,和軍工人員高度的優良技術,經過協修的車輛均達國際水準。(姚琢奇攝)
當我還沉浸在小學階段懵懂無知的無憂歲月時,父母親隔三差五就會帶我們來個高雄市的半日遊,我們一般多乘坐屏東線火車往高雄進發,這時如果車廂內乘客不多時,弟弟和我必然會首先選擇朝北面的座位,因爲位於高屏溪鐵路大橋西端和高雄縣九曲堂火車站之間的北側,有一個偌大的「軍車墳場」,每次乘火車路過時它都能吸引住弟弟和我的眼球。
所謂的「軍車墳場」就如同一座平凡無奇的露天大停車場一般,其中不同的是其四周被配置鐵絲網的高牆所包圍着,不過由於屏東線火車軌道的路基甚高,加以火車車廂的再次墊高提供了恰到好處的視角,充分滿足了我們「軍事偷窺狂」的好奇感。另外鄰近的九曲堂火車站有一段近兩公里的產業鐵軌路線直通裡頭,但是被一座大鐵門隔斷了內外,很明顯的這是一處充滿肅殺之氣的軍事基地。
由外觀之,有逾百輛軍用車輛「長眠」於此,我們可以看見美製裝甲車,戰車,軍用卡車,吉普車,特殊用途的工兵車等,這其中大多都是當年中華民國陸軍的現役裝備,不過顯而易見的是各車的狀況均不甚佳,比如說某些戰車沒有炮塔,裝甲車沒有履帶,許多軍車沒有車輪,其鏽蝕的程度更是令人吒舌。
多年後,父親高中時期的學弟,當時官拜陸軍上校的某位世叔,來家中拜訪,閒談中他提及我們所看見的「軍車墳場」實際上是越南戰爭時期美軍受損之地面裝備的集中處。
原來在越戰間,美國大兵直接介入戰爭,協助南越共和國作戰。由於南越共和國欠缺充裕軍品後勤維修的能力,所以美軍將戰爭中損毀的陸軍裝備,略做清理後就裝入海軍運輸艦中,由越南海運到高雄港軍用碼頭卸載,再經由高雄港區的鐵路支線直接藉火車運輸送至高雄縣九曲堂的停放處。屆時陸軍後勤的保修人員再進入這個營區,一來翻修狀況尚佳的毀損車輛供國軍使用,二來拆解堪用的汽車戰車零件,做爲國軍備用零件之用,最後沒有剩餘價值的車架子,就排列在這個大停車場內自生自滅。
世叔還透露一則令人毛骨聳然的插曲,陸軍保修人員時而在這堆廢車車座間發現人體的斷肢殘臂,未爆的手榴彈(手雷),散落的美金等等,可想而知的是這些陸軍後勤保修人員雖不屬戰鬥部隊,但是他們卻是在寶島臺灣見證到越戰烽火殘酷無情的第一線人員。
後來,我經過「軍車墳場」時,想在廢車之間找出美軍的白色五角星國徽標示,不過廢車的鏽蝕實在太嚴重而無法如願(或者早爲國軍部隊特意塗抹清除掉了)。1990年初期(或更早一些)的某日,我乘火車經過「軍車墳場」時,很訝異的是陸軍單位已經清空了停車場上的所有裝備,鐵絲網高牆內只剩下空曠的黃泥表面和雜草地了。至此,早於1975年4月30日已結束的越南戰爭,它存留於臺灣寶島的痕跡才正式地走出了我們的視野。
不可否認的是1950年開始的韓戰,促使美國杜魯門總統當局指派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守衛臺灣海峽,從而維繫了幾十年來臺海的和平與繁榮,而1975年終結的越戰,則間接地大幅提升了中華民國的軍工技術和厚植重工業的基礎,方纔造就了隨後的臺灣經濟奇蹟,這個傳奇的「軍車墳場」和陸軍的軍車保修人員也在這個風口浪尖上,成功且沉默地扮演了一個小小的推手吧!
(作者現居現居美國德州休斯頓市)
【劉良升專欄每週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