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李登輝與中共地下黨外圍組織──狼煙未燼之2(蔡榮根)

李素慧醫師的父親李蒼降,1950年10月14日與鍾浩東等因光明報事件被槍決於馬場町。光明報事件是電影《返校》的故事原型。 (圖/李素慧醫師)

李蒼降傳承家族抗日基因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李蒼降才13歲,剛從臺北市日新公學校畢業,考進主要是臺灣人子弟就讀的臺北二中(今成功高中)。這一年,臺灣總督府開始展開高壓的「皇民化運動」,包括全面廢止漢文報紙、強迫推行國語(日語)運動、限制或禁止民間傳統戲劇演出與宗教祭祀等;前一年,臺北二中學生林水旺等策劃組織以「脫離日本統治,復歸中華民國」爲宗旨的「中國急進青年黨」,遭舉報被捕判刑。李蒼降對異族的高壓統治與迫害憤慨不已,因此步堂叔李友邦的後塵,成爲早慧的抗日鬥士。

1942年3月,李蒼降自二中畢業,爲了到大陸尋找參加抗戰的道路而報考滿州建國大學,但因體檢未通過沒被錄取,乃先任和尚洲(即蘆洲)公學校教師;1943年12月1日,美、英、中三國領袖發表《開羅宣言》,宣告「臺灣、澎湖列島及東北歸還中華民國。」李蒼降與二中學弟唐志堂、陳炳基獲悉後歡欣鼓舞,他們與臺北工業學校學生劉英昌、臺北帝大學生李薰山、留日歸來的外科女醫生謝娥等開始投身「迴應祖國抗日、迎接臺灣迴歸」的活動。

1944年春,日本殖民當局全面搜捕反日青年,謝娥等均被捕入獄。李蒼降、雷燦南因閱讀反日禁書《清算日本》,被擔任線民的日籍同事舉發,因此也相繼被捕,他們咬緊牙關,忍受日本憲兵慘無人道的嚴刑拷打,始終未供出交給他們禁書的李薰山。結果,雷燦南不幸死於獄中,李蒼降與謝娥、唐志堂、劉英昌等「謝娥反日事件」主犯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後才獲釋。

李蒼降與李登輝的「新民主同志會」

1945年12月,李蒼降通過謝娥的介紹,與唐志堂、劉英昌、陳炳基等一同加入三青團,擔任三青團臺北分團部籌備處第二股股員,不久因對接收官員失望而離開三青團,李蒼降、唐志堂分別回蘆洲和汐止老家當小學教師。陳炳基晚年對當時的李蒼降有過這樣的評語:「這個人比較有思想,分析能力強,做事負責,個性嚴肅沉着,但很熱情且正直。」

1946年秋,李蒼降經由李友邦的引介到杭州高中讀書。他杭州高中的同學韓佐樑回憶:「印象中,他很內向,不是很愛講話,但民族意識很強,很愛國。」1947年夏編印的《浙江省立杭州高級中學畢業紀念刊》中有一篇〈速寫李蒼降〉,記錄了李蒼降在杭高生活、學習的片斷:「李君待人誠懇和悅,同學無不樂與交往」、「其治學勤而有恆,且刻苦耐勞,剛毅沉着,勇敢而自制。」時任班長的範存忠回憶:「在杭高時,有一天,他突然請3天假去南京,事後才知他是去旁聽公審日本戰犯大會。」

這段時間,李蒼降不斷地給留在臺灣的唐志堂、劉英昌、陳炳基和李薰山等郵寄《觀察》、《文萃》等雜誌,幫助他們瞭解大陸上國共鬥爭的情況;此時的陳炳基以臺大法學院學生自治會會長的身分領導「澀谷事件」和「沈崇案」兩次反美示威活動後,已成爲當時著名的學運領袖。臺大化工系助教李薰山經由臺大醫學院助教劉沼光的發展,已加入中共的地下組織「臺灣省工作委員會」。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李友邦被平常排擠他的臺灣行政長官陳儀,以「唆使三青團暴動」與「窩藏共產黨」的罪名逮捕並解送南京。當時身懷六甲的嚴秀峰急忙趕去南京設法營救,並通知在杭州的李蒼降立即返臺協助處理相關事宜。嚴秀峰等了一個多月,才得以面見蔣經國陳情:「二二八事件是接收官員貪贓枉法,官逼民反所引起的,李友邦是冤枉的。」1947年4月,蔣經國陪同國防部長白崇禧來臺查明真相後,李友邦才從南京羊皮巷的天牢裡被無罪釋放。

李薰山晚年回憶說,李蒼降從杭州回來後去找他,他發現經過了光復後這樣那樣的事件,在杭州、上海又受到國內學生運動洗禮的李蒼降,在思想認同上,自然就如同大多數臺灣熱血青年一樣,從所謂的白色祖國轉向紅色祖國;經過李蒼降的介紹,李薰山又認識了臺北泰北中學教師林如堉,和臺大農學院學生自治會會長李登輝。

之後,李蒼降、林如堉、李薰山、陳炳基和李登輝合組「新民主同志會」,他們每週定期召開讀書會,研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書籍,和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論人民民主專政》等小冊子;「新民主同志會」後來成爲中共地下黨的外圍組織,改稱「臺灣人民解放同盟」,先後由臺大醫院醫師郭琇琮和外省籍青年徐懋德領導,指導他們如何發展羣衆運動。這段時間,李蒼降以從事兩岸五金貿易爲掩護,往返於臺北、基隆兩地之間。

1948年10月,李薰山與林如堉被捕,陳炳基逃到李登輝三芝家躲藏,後在地下黨組織的安排下潛往大陸,沒再回到臺灣;李薰山說,在被捕之前就得知「新民主同志會」只有他們三人暴露身分,他和林如堉在嚴酷的個別刑訊中都沒供出李蒼降和李登輝;李薰山坐牢和感訓七年半,躲過白色恐怖高峰期,出獄後與太太合開藥局,於2005年過世。林如堉則另因在獄中策劃反抗活動被處決;李薰山感慨地說:「如果我和林如堉在被捕以後就供出李蒼降和李登輝的話,那麼,李蒼降或許不會在後來被槍斃,而李登輝也就不可能成爲後來的總統了!」

(作者爲臺大土木工程博士、臺北市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

【未完待續】

《狼煙未燼》,作者: 蔡榮根,出版社:墨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