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兩岸的汪精衛追隨者──未酬邦國中興之21(朱偉嶽)
毛澤東在延安和八路軍部分幹部合影。前左二爲鄧小平。(圖/新華社)
汪精衛政權的這股追隨者,在國共合作抗日戰爭勝利後,無論是汪政權或滿洲國都像是消散了,實際卻分別歸屬到了毛記共產黨或蔣記國民黨的陣營中。像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建立,頗得益於民34年(1945)8月20日汪精衛政權的空軍人員黃哲夫、周致和、趙乃強等,駕駛立川一式高等練習機「建國號」,從揚州直飛延安,加入八路軍後,又駕駛該機運送共方人員前往東北,參與創辦中共的東北航校。該航校畢業者,含前解放軍空軍司令員王海在內的衆多中共韓戰王牌飛行員,及許多解放軍空軍中堅元老級人物。
解放軍海軍方面,同樣也能把建軍的歷史,追溯到民33年(1944)汪政權海軍人員發起的「劉公島起義」,該起義的故事很曲折,但最後和八路軍也有關聯。另人民政府於民40年(1951)4月,派往蘇聯的潛艇學習隊中,擔任艇長的4人裡面就有辛福源、劉蘊蒼、胡介山和一名艇政委傅永康,爲前汪政權海軍人員。後來,在蘇聯援助中共的4艘自豪級驅逐艦上,擔任艦長的4人當中,也有3人是曾參加過汪精衛政權海軍的「起義人員」。
從人民政府的外交層面看,無論是周恩來在民43年(1954)亞非會議上,主張「萬隆精神」中的反對殖民主義,還是20世紀末習近平主席推動的「一帶一路」發展,都有相互扶持非歐美系國家,抗衡歐美殖民國家的色彩。汪政權與虎謀皮式和日本的合作「大亞洲主義」,在抗衡歐美殖民霸權的目的上,竟與目前東亞的現實不謀而合,這是歷史上的此一時也,彼一時也。今天主導這事的不再是日本,而是中國的人民政府。
汪政權的口號是「和平、反共、建國」,故其特色是比蔣介石更反共,也比蔣介石更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一些汪政權的追隨者,不少也到了臺灣,很多在國民政府的教育界工作。
當大陸搞批孔揚秦的時候,國民政府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前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張壽平,一生致力於推廣中國傳統文化,也是蔣中正在臺灣,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時的重要人物之一。
張壽平教授(圖/中時檔案照)
外表上像一輩子忠黨愛國的張教授,不僅曾是汪政權的支持者,應該還是汪氏的粉絲。張教援青年時期受教於汪政權時代南京中央大學,是汪政權文化界龍沐勳的學生,張也在龍老師的推薦下,進入汪政權擔任基層幹部,委派到江蘇鄉下工作,推廣傳統文化教育,並對中共新四軍進行政治作戰。他指出當年的新四軍幹部與士兵,把蘇聯視爲無產階級祖國看待,並誓言要以馬列主義取代中華傳統文化;在隨同汪政權和平建國軍和新四軍中共幹部與士兵的交流後,部分新四軍幹部與士兵才逐步認識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雲。
民67年(1978)張教授在臺北政治大學退休,曾感於李登輝、陳水扁等執政時,去中國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錯害,就在臺灣的中正紀念堂與國父紀念館,開設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籍與詩詞等相關課程,前來聽講的多爲熱愛中華文化的社會菁英,公職人員及退休將領官兵等。
兩岸開放後,張教授曾直奔陝西,在陝西師範大學任客座教授有年,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一定和年輕時與新四軍同志們交流時一樣,講授的一定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詩詞典籍,博大精深。今大陸各地,研習古典詩詞文化之風似漸超越臺灣;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中總不能沒有中華文化唄。汪政權在表面上像是消失了,似乎又還有些東西存在於兩岸三地。
(作者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