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美國託管 能保文物?──打破china的故宮之8(郭冠英)
《毛公鼎》是故宮院藏人氣最高的銅器,鼎腹內有舉世最長的銘文,共五百字,內容記述西周宣王的叔父「毛公」爲國奉獻的無私精神。(故宮提供)
想想看,現在「美國託管」,海灘佈雷,巷戰彈飛,護國神山轉移到美機電,那國之重寶故宮,如何轉移?第三次。
去飛機場,有臺獨救命卡,但如何通過雷區?
臺獨官員,會像當年抗戰時一樣,讓這批「中國」國寶先上飛機?
毛公鼎碾戰防雷,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塔綠班會怎麼做?
這些,回想到78年前。
就如林茂生,在臺灣省光復時那首〈八月十五日以後〉詩的頭句:「 一聲和議黯雲收。」黯云何指?不用說,但後來證明,這黯雲其實是美國,就是「臺灣未定」、「美國託管」論。
林茂生這詩是在《前鋒》雜誌發表的〈祝詞〉,結果他在228後,在美國副領事葛超智的指示下,做了「美國託管」的前鋒。這是叛國,違反了蔣介石的忍讓紅線,即政治改革可以討論,主權、軍隊不容碰觸,因此林被處決。
當時葛超智說的美國會來沒有出現,「出賣了臺灣」。
葛超智早在1942年太平洋戰爭時,就提交了一份備忘錄,認爲臺灣對美國有重要戰略意義,將來戰勝後,「不能輕易將臺灣交給中國人控制」。
1947年228時他就與林茂生、廖文毅,謀劃推翻中國政府,說美方會供給武器,由馬尼拉用快艇運來,只要6個小時就可抵達淡水。美國駐臺北總領事館則向華盛頓建議,應以和約尚未簽訂,臺灣在法律上還是日本的一部分爲由,「立即以美國自身的名義或以聯合國的名義」干預臺灣局勢。
有說是美國的介入,導致蔣決定派兵赴臺,其實派兵主要是臺灣暴亂已不可收拾,必須派兵,宣示主權只是附帶的。如果當時不是臺省已淪陷,蔣或會緩兵,但不是「之計」。
這也像1984談香港迴歸,國防部長耿飆說,「中央不一定會在香港駐軍。」鄧小平罵他「胡鬧!」並發表談話:「耿飆完全是胡說八道。中央一定會在香港駐軍,這是國家對香港擁有主權的象徵,中央政府對香港的迴歸已經下定了決心。」
後來發展,可見即便是駐軍,還是沒有嚴治,過分寬釋「一國兩制」,結果25年後還是發生反中暴亂。這與陳儀在臺的失敗相似,就是葉明勳說他的,「在政治上放得太寬,經濟上縮得太緊。」
而香港更是個教訓,就是政治、經濟都放鬆,香港人生活比迴歸前更好,結果還是如行政院長翁文灝說陳儀一樣:「海陸東南治績豐,驚心旦夕棄前功。」
而後來228平定,甚至國府內戰失敗,帶着黃金、故宮、難民,退居臺灣省,把這裡做復興基地,枕戈待旦反攻大陸,甚至美國以斷軍援,畫中線來阻止都改不了蔣的意志,還加上大量的經濟財力去養軍備戰,政治上管得極緊,鎮反戒嚴,現在被說是白色恐怖,但在這中國統一的目標下,還是如陳儀當年一樣的「海陸東南治績豐」,中華民國臺灣省成爲富裕康樂的亞洲四小龍,爲人欽羨,所謂臺灣經驗、奇蹟。那這是怎麼做到的?
228所謂的「狗去豬來」,那些「中國豬」到哪去了?惹起事變,官逼民反的貪官污吏到哪去了?怎麼在90年代前經濟起飛,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中國官員又以清廉聞呢?
正如翁文灝懷陳儀詩:「試看執楫理財士,盡出生前識拔中。」那些被說是欺壓臺灣人的中國官員,嚴家淦、謝東閔、任顯羣、孫運璇、連震東……許多許多,怎麼後來都是好官能吏呢?還建了護國神山,中國的。
又,怎麼是民主解嚴,政黨輪替,臺灣人當家作主,實現了普世價值,中華民國臺灣……後,臺灣反驚心旦夕棄前功,一切就壞下去了?
「美國託管」,臺獨教父葛超智的理想已現,怎麼蔡英文還說:「臺灣不夠強,就會變戰場,青年就要被用上戰場呢」?
中國湖南人唐湘龍說:「自從臺灣有了民進黨,就沒有一件好事情。」那怎麼沒有像228時的官逼民反呢?
還是,就是當時沒有「官逼」,陳儀太愛護臺灣人(葉明勳、毛森語),反壞了事?
黯雲未收,陰雨綿綿,現已是傾盆而下,就如臺灣這兩個月一樣。
現在「美國管收」臺灣已撥雲見日,軍隊官員駐進,武器大量入島,貨到延後付款,兵役延長一年,女性應召,全民皆兵,刺刀巷戰,灘頭佈雷,如丘吉爾的「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70%島民都願爲保衛臺獨而戰,只要美國不會食言。
大家都相信美國不會出賣臺灣,這次。葛超智的保證終會實現。
還有,你相信也好,不信也好;接受也好,反抗也罷,都不能改變這「歸管」的現實。所以蔡英文講:「這是無比困難的決定!」就是你中國人要改變,難。
好了,談回當初被劫來寶島保護的故宮。覆巢之下無完卵,上次無塵防震都會打破瓷器,但現在滿布地雷,美國託管,要怎麼辦?
在中國朝代的嬗遞當中,文物通常被視作「天命」、「正統」和傳承的符號,清朝的皇室收藏就是於1925年轉化成爲全體中國人的共同文化資產。1930年代的蔣介石在日本侵略態勢明朗之後,不惜代價將故宮文物搬遷到南方。1948年,國府內戰敗局已定,蔣介石又有意利用文物的傳統價值,爲他的偏安政權塗上「正統」的色彩。
但這兩次文物遷移,蔣和故宮的文物工作者,對中國文化、文物都還是有感情的,這是保護「家珍」,所以,即使是使用棉花鋪墊纏裹這樣的原始手段,文物的安全、完好還是有基本的保障。
相較之下,遭受半個世紀日本殖民統治的一些「皇民」臺灣「菁英」,卻對這些中國文物時,缺乏情感認同,他們對日本的情感反要深得多。現在被戰勝國「美國託管」,那就聽美國的。美國對這批「中國文物」,就像二戰當年轟炸日本臺灣州,對其神社一樣,如果有人形熱點,那就斷然按點擊滅。
毛公鼎是銅的,逃得過戰防雷的磁吸?
林茂生詩如下:「一聲和議黯雲收,萬里河山返帝州,也識天驕誇善戰,那知麟鳳有良籌。
痛心漢土三千日,孤憤楚囚五十秋,從此南冠欣脫卻,殘年儘可付閒鷗。」
【未完待續,郭冠英專欄每週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