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官邸將建滯洪池 化身環境教育場域用處多

臺北市士林官邸將建滯洪池,預計將可提供約1.1萬立方公尺的蓄洪量。(臺北市水利處提供/李奇叡臺北傳真)

極端氣候愈發頻繁,臺北市水利處爲提升臺北市降雨容受度與防洪韌性,針對市內78個集水區推動「臺北市市區降雨容受度提升檢討規畫」工作,其中「士林官邸滯洪池新建工程」已進入規畫設計階段,未來完工後,可望降低颱風或豪雨來臨時,周遭發生積淹水風險,同時也會規畫回收設施,將貯留水再做利用。

水利處表示,近年全球氣候變遷現象日益明顯,臺北也經歷數次罕見的豪大雨事件。爲減少積淹水發生,目前正就全市下水道系統的78個集水分區進行「臺北市市區降雨容受度提升檢討規畫」工作,以現地勘查及水理分析軟體,找出排水不良的問題點,研擬搭配不同的改善工程,以及法規面研析等多元改善策略,盼能提升臺北市降雨容受度與防洪韌性。

水利處表示,士林官邸周邊因鄰近劍潭山,遇暴雨時附近排水系統承接的逕流量大,再加上現有排水系統難再擴增,導致近年來在遭遇超量短延時強降雨時,容易造成中山北路5段與福林路一帶發生積水情形,爲改善該問題,水利處陸續投入經費,進行短中長期的改善措施。

改善措施包含2020年完成的中山北路5段新設固定式抽水機組,提升中山北路5段西側下水道的排流效率,今年再完成中山北路5段東側及西側排水改善工程,將下水道擴建爲1米寬之箱涵式側溝,以增加排水容量,接下來就是受地方關注的重大工程,規畫新建士林官邸滯洪池。

水利處說明,該案目前正進入初步設計作業階段,按目前規畫,該滯洪池未來預計將可提供約1.1萬立方公尺的蓄洪量,承納豪雨時超過排水系統容量的雨水,其中上部滯洪空間將規畫營造生態溼地並設置親水步道,融合周邊環境景觀,進一步成爲以防洪排水爲主題的環境教育場域,做爲提供滯洪量主體的下部滯洪池則會規畫貯留水回收再利用設施,可作爲植栽澆灌等水源用途,期待興建完成後,除提升周遭地區防洪韌性,也能成爲士林地區具亮點特色的生活及環境教育場所。